公司对外担保无效,双方都有过错的,金融机构系专业机构,应承担80%责任
1、裁判要旨
债权人作为专业金融机构在知道公司对外担保未经公司机关决议的情况下签订《保证合同》,对《保证合同》无效应负主要过错责任。担保人虽无需就《保证合同》承担担保责任,但因其人员、公章内部管理不规范,对合同无效亦具有一定过错,两担保人应对主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债务各向债权人承担10%的赔偿责任。
2、案情简介
一、2017年2月9日,盈某公司与恒某烟台分行签订《借款合同》,盈某公司向恒某烟台分行借款5亿元,借款期限自2017年2月22日至2018年2月21日。
二、2017年2月9日,富某公司、宏某公司分别与恒某烟台分行签订《保证合同》,自愿为恒某烟台分行债权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富某公司、宏某公司均系上市公司。
三、截至2018年2月22日,盈某公司欠息311万元,欠借款本金5亿元。2018年5月,恒某烟台分行起诉至一审法院。
四、山东高院一审认为,恒某烟台分行订立《保证合同》时未审查对方机关决议,《保证合同》无效,其对无效负主要过错责任,承担盈某公司不能清偿部分80%责任,富某公司、宏某公司仍需分别承担10%的赔偿责任。
五、富某公司、宏某公司不服,提起上诉。最高法院二审认为,按照富某公司、宏某公司章程规定,两公司对外担保均应经过股东大会决议程序,恒某烟台分行作为专业金融机构未审查决议文件,对合同无效负有主要过错责任。但富某公司、宏某公司内部管理亦有问题,一审判决具有事实和法律依据,维持一审判决。
3、法院判决
围绕上述争议焦点,最高人民法院在本案再审民事判决书的“本院认为”部分阐述如下:
根据当事人的上诉请求和答辩意见,本案二审的争议焦点是:富控公司、宏达公司是否就主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承担赔偿责任。
对于公司对外担保的程序问题,《公司法》第十六条做了明确规定。根据该规定,担保行为并非公司法定代表人所能单独决定的事项,而是必须以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等公司机关的决议作为授权的基础和来源。
本案中,富控公司、宏达公司均为上市公司,其公司章程亦规定,单笔担保额超过公司最近一年经审计净资产10%的担保或对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担保,须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以及公司章程,富控公司、宏达公司与恒丰烟台分行签订《保证合同》为盈浩公司提供担保,应当经过股东大会决议。
但实际上,富控公司、宏达公司均未召开股东大会对案涉担保进行决议。该行为不仅违反了《公司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也违反了公司章程。
恒丰烟台分行作为专业金融机构,对《保证合同》是否经富控公司、宏达公司股东大会决议未进行审查,应视为其知道《保证合同》系富控公司、宏达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越权代表公司对外签订,其不属于善意相对人。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该代表行为无效。一审判决对于《保证合同》的效力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无不当,本院予以维持。
关于《保证合同》无效后的责任承担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债权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债权人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债权人、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
具体到本案,恒丰烟台分行在知道富控公司、宏达公司对外提供担保未经公司机关决议的情况下与两公司签订《保证合同》,对《保证合同》无效应负主要过错责任。
富控公司、宏达公司虽无需就《保证合同》承担担保责任,但其存在人员、公章等内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对于《保证合同》无效亦有一定过错。
综合考虑本案情况以及各方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一审判决酌情确定富控公司、宏达公司分别对主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债务向恒丰烟台分行承担10%的赔偿责任,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予以维持。
4、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修订)
第十六条 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
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
前款规定的股东或者受前款规定的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加前款规定事项的表决。该项表决由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已失效)
第七条 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债权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债权人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债权人、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
第十七条 主合同有效而第三人提供的担保合同无效,人民法院应当区分不同情形确定担保人的赔偿责任:(一)债权人与担保人均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的赔偿责任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
(二)担保人有过错而债权人无过错的,担保人对债务人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赔偿责任;
债权人有过错而担保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主合同无效导致第三人提供的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无过错的,不承担赔偿责任;担保人有过错的,其承担的赔偿责任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一。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部分文章转载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添加并告知(微信号13691255677)
![]() |
扫描左边二维码手机访问 分享到微信 1. 打开微信,点击“发现”,调出“扫一扫”功能 2. 手机摄像头对准左边的二维码,打开文章 3. 点击右上角分享文章 |
![]() | 京ICP120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87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