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律师事务所 律师网站          
 
 

刑事辩护律师 >> 量刑辩护

实施犯罪的过程中,主动放弃犯罪,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还会受到刑事处罚吗

日期:2017-12-12 来源:网 作者:网 阅读:855次 [字体: ] 背景色:        

实施犯罪的过程中,主动放弃犯罪,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还会受到刑事处罚吗

情景再现

郑某从小与奶奶相依为命,可是在郑某16岁那年,奶奶去世了。从此以后郑某便一人生活,辍学在家。郑某今年19岁了,自辍学后,一直没有正式的工作,整日里游手好闲,靠平日里偷东西维持生活一日,郑某闲来无事,想去偷点钱,于是郑某选择去邻村偷窃。郑某看到一户人家大门紧闭,于是就翻墙进去。正当其想偷钱的时候,发现屋内坐着一位盲人老太太,头发花白,看着十分可忄令郑某看着这位老太太,想到了自己已经去世的奶奶,在郑某的记忆里,奶奶是唯一对自己好的人于是郑某放弃了偷窃的想法,悄悄地离开了老奶奶的家。那么郑某在实施盗窃的过程中,主动地放弃犯罪的行为,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呢?

依法解答

在本案中,郑某是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后果,无须对郑某进行刑事处罚。我国刑法中,根据犯罪实施的程度将犯罪行为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犯罪既遂,顾名思义,也就是故意犯罪的完成形态,刑法分则中规定的所有条款皆是针对犯罪既遂的,以犯罪既遂为标准,认定其他三种犯罪形态。在量刑上,也是以犯罪既遂为衡量依据,再对其他三种犯罪形态分别作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考量。

本案中,郑某已经开始进行犯罪行为了,因此不能认定为犯罪预备。而郑某犯罪未能得逞,因此也不能认定为犯罪既遂。至于郑某的行为是属于中止还是未遂,最重要的区别是郑某是否主动放弃犯罪,如果是,即为犯罪中止;如果不是,就是犯罪未遂。“是否主动放弃犯罪"可以理解为,犯罪分子停止犯罪行为,是因为自己主观的意志放弃,还是有客观因素阻止了犯罪行为的继续,使犯罪分子被迫停止犯罪。本案中,郑某在人室盗窃后,发现屋里的老奶奶,回想起自己的奶奶,觉得老奶奶可怜,于是放弃犯罪的想法。依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属于犯罪中止。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所以在本案中,郑某没有造成损害结果,无须受到刑事处罚。

条文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总结提示

我国刑法将犯罪形态分为四种,犯罪预备、未遂、中止、既遂。针对不同的犯罪形态,会有不同刑罚处罚。因此即使在犯罪过程中,也可以选择及时收手,中止犯罪,法律会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扫描左边二维码手机访问

分享到微信

1. 打开微信,点击“发现”,调出“扫一扫”功能

2. 手机摄像头对准左边的二维码,打开文章

3. 点击右上角分享文章




特别声明:本网站上刊载的任何信息,仅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信息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如您知悉或认为本站刊载的内容存在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进行网上留言,本站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联系电话:1531319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