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共十四条,主要对合同变更、合同权利转让、合同义务转移、合同权利和义务
一并转让以及当事人合并和分立的权利和义务等作出了规定。
第七十七条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释义】本条是关于当事人变更合同的规定。
合同的变更是指合同成立后,当事人在原合同的基础上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修改或者
补充。合同是双方当事人通过要约、承诺的方式,经协商一致达成的。合同成立后,当
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合同。任何一方未经对方同意,都不得改变合同的内容。
但是,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有时不可能对涉及合同的所有问题都做出明确的规定;合
同签订后,当事人在合同履行前或者履行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需要对双方的
权利义务关系重新进行调整和规定。因此,需要当事人对合同内容重新修改或者补充。
由于合同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产物,所以,当事人在变更合同内容时,也应当本着协商
的原则进行。当事人可以依据要约、承诺等有关合同成立的规定,确定是否就变更事项
达成协议。如果双方当事人就变更事项达成了一致意见,变更后的内容就取代了原合同
的内容,当事人就应当按照变更后的内容履行合同。一方当事人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任
意改变合同的内容,变更后的内容不仅对另一方没有约束力,而且这种擅自改变合同的
做法也是一种违约行为,当事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变更既可能是合同标的的变更,比如,买康佳牌彩电改为买长虹牌彩电,也可
能是合同数量的增加或者减少,比如,本来计划租赁十间办公用房,后改为租五间。既
可能是履行地点由北京改为上海,也可能是履行方式的改变,比如,原订出卖人送货后
改为买受人自己提货。既可能是合同履行期的提前或者延期,也可能是违约责任的重新
约定。当事人给付价款或者报酬的调整更是合同变更的主要原因。此外,合同担保条款
以及解决争议方式的变化也会导致合同的变更。
合同变更需要当事人协商一致,但有的情况下,仅有当事人协商一致是不够的,当
事人还应当履行法定的程序。比如,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七条规定,中外合作者在合
作期限内协商同意对合作企业合同作重大变更的,应当报审查批准机关批准;变更内容
涉及法定工商登记项目、税务登记项目的,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税务机关办理变
更登记手续。外资企业法第十条规定,外资企业分立、合并或者其他重要事项变更,应
当报审查批准机关批准,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变更手续。
根据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事项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
续的,依照其规定。因此,法律、行政法规对变更合同事项有具体要求的,当事人应当
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相应的手续。如果没有履行法定程序,即使当事人已协议变更了合同
,变更的内容也不发生法律效力。
应当指出的是,本条规定的合同的变更的概念,不包括合同当事人的改变。虽然从
广义上讲,合同主体的改变也是合同变更的一种原因,但是合同法对合同主体的变化,
即债权人和债务人的改变,是通过本章债权转让和债务转让的制度调整的。所以,本条
规定的合同变更仅指合同中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变更,不包括合同主体的变更。
为了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和减少不必要的纠纷,我国经济合同法和涉外经
济合同法对合同变更的形式做出过规定,明确当事人变更合同的协议及债权人发出的变
更合同的通知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由于合同法的调整范围已不局限于原有的经济合同和
涉外经济合同的范围,包括了一些基于自然人所发生的合同关系,所以,本条未对变更
合同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但是,对当事人来说,变更合同主要内容的,还是以书面
形式为宜,这样有利于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在发生纠纷时找到解决争议的依据
。
第七十八条 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未变更。
【释义】本条是关于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规定。
合同变更的过程,就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过程。因此。合同中关于要约、承诺的规
定也适用于合同变更的情况。当事人在变更合同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对需要变更的内容
达不成统一意见的情况。比如,甲方向乙方订购100台空调,交货期为5月30日。由于当
年暑期提前到来,甲方提出要求交货期改为5月15日。但是乙方货源很紧张,经过双方反
复协商,乙方仅答应根据当时的货源情况,尽量提前交货。由于双方当事人对具体的交
货期没有明确做出变更的约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推定为合同未变更。乙方未在5月1
5日交货,其行为不构成违约。为了减少在合同变更时可能发生的纠纷,本条明确规定,
当事人对于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未变更。当事人只需按照原有合同的
规定履行即可,任何一方不得要求对方履行变更中约定不明确的内容。
第七十九条 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
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释义】本条是关于合同权利转让的规定。
合同权利的转让是指不改变合同权利的内容,由债权人将权利转让给第三人。债权
人既可以将合同权利的全部转让,也可以将合同权利部分转让。合同权利全部转让的,
原合同关系消灭,产生一个新的合同关系,受让人取代原债权人的地位,成为新的债权
人。合同权利部分转让的,受让人做为第三人加入到原合同关系中,与原债权人共同享
有债权。
从鼓励交易,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目的看,法律应当允许债权人的转让行为。只要
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德,债权人可以转让其权利。但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交易
秩序,平衡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益,法律又应当对权利转让的范围进行一定的限制。为
此,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法典都对不得转让的权利做出了规定,总的原则是当事人另有
约定或者依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的合同权利不得转让。比如,日本民法典第466条规定,
债权得让与之,但其性质不容许让与者,不在此限。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294条规
定,债权人得将债权让与第三人。但下列债权不在此限:(一)依债权之性质不得让与
者;(二)依当事人之特约不得转让者;(三)债权禁止扣押者。在吸取有关国家和地
区的立法经验和总结我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条明确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债权人不得
转让其权利:
1.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的权利
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的权利,主要是指合同是基于特定当事人的身份关系订立的
,合同权利转让给第三人,会使合同的内容发生变化,动摇合同订立的基础,违反了当
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使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当事人基于信任关系订
立的委托合同、雇佣合同及赠与合同等,都属于合同权利不得转让的合同。比如,赠与
合同的赠与人明确表示将赠与的钱用于某贫困地区希望小学的建设,受赠人如果将受赠
的权利转移给他人,用来建造别的项目,显然违反了赠与人订立合同的目的,损害了赠
与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对于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的权利,债权人不得转让。
2.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权利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可以对权利的转让做出特别的约定,禁止债权人将权利转让给
第三人。这种约定只要是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同时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那么对
当事人就有法律的效力。债权人应当遵守该约定不得再将权利转让给他人,否则其行为
构成违约。
但是,合同当事人的这种特别约定,不能对抗善意的第三人。如果债权人不遵守约
定,将权利转让给了第三人,使第三人在不知实情的情况下接受了转让的权利,该转让
行为就有效,第三人成为新的债权人。转让行为造成债务人利益损害的,原债权人应当
承担违约责任。
3.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权利
我国一些法律中对某些权利的转让做出了禁止性规定。对于这些规定,当事人应当
严格遵守,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擅自转让法律禁止转让的权利。
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或者债务人转移义务,法律、行政法规规
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如果债权人向批准或者登记机关提出权
利转让请求时,批准或者登记机关经审查,未同意其转让的,该合同的权利就属于法律
规定不得转让的权利,债权人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将权利进行转让。我国文物购销一直
实行国家统一管理、收购和经营的政策,禁止私自倒卖文物的行为。为了保护国家的历
史文化遗产,严格控制文物的出境,禁止公民个人私自将文物卖给外国人,文物保护法
第二十五条规定,私人收藏的文物,严禁倒卖牟利,严禁私自卖给外国人。私人收藏的
文物其所有权受国家的法律保护,其所有权的转移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的规定,转移
的渠道要受法律的限制。因此,公民违反文物法的有关规定,将文物买卖合同中的权利
转让给外国人的,其转让所有权的行为是无效的。
第八十条 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
生效力。
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释义】本条是关于债权人转让权利应当通知债务人的规定。
债权人转让权利是法律赋予其的一项权利,债权人可以在不违反法律和公共利益的
基础上处分自己的权利。但是,由于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存在合同关系,债权人的转让
权利的行为会给债务人的履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债权人的转让权利时给其增加
相应的义务,更有利于保护债务人的合法利益。
关于债权人转让权利,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有所区别。有的国家的法律规定,债权
人转让债权不必经债务人的同意,也无需通知债务人。这种制度设立的目的在于鼓励交
易,加速经济的流转,因而给债权人充分行使其权利的自由,但另一方面也忽略了对债
务人权利保护的程度,在债务人不知道债权人权利转让的情况下,可能会给债务人的履
行增加负担,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同时,债权人可以任意转让权利的行为,也会使合同
关系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法国、日本等国家的法律规定,
债权人转让其债权可以不经债务人同意,但是必须将债权转让的事实及时通知债务人。
这种制度考虑到了对债务人权利的保护,保证债务人能及时了解到权利转让的情况,避
免了债务人在履行义务时可能造成的损失。同时,对债权人处分其权利的行为没有实质
性的制约,也不会影响交易的正常运转。除了以上两种规定外,还有一种规定是要求债
权人转让权利应当取得债务人的同意,如果转让方未经另一方的同意转让权利的,其转
让行为不发生法律效力。这种制度确立的出发点,侧重于保护债务人的利益,通过限制
合同权利的转让,达到稳定合同秩序的目的。但另一方面将债权人转让权利的效力交由
债务人来确定,限制了债权人的权利,达不到鼓励交易、促进商品流通的目的。
考虑到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的平衡,合同法在权利转让的问题上确立了权利转让
只需通知债务人的原则。根据本条的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通知
到达债务人时转让行为生效。未经通知,该转让行为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这样规定一
方面尊重了债权人对其权利的行使,另一方面也防止债权人滥用权利损害债务人的利益
。同时将权利转让生效的决定权交给债权人行使,也符合其权利本身的属性,有利于促
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债务人接到债权人权利转让的通知后,权利转让就生效,随之会引起合同权利和义
务关系的一系列变化。原债权人被新的债权人替代或者新债权人的加人使原债权人已不
能完全享有原债权。因此,债权人一旦发出转让权利的通知,就意味着合同的权利已归
受让人所有或者和受让人分享,债权人不得再对转让的权利进行处置,因此,原债权人
无权撤销转让权利的通知。只有在受让人同意的情况下,债权人才能撤销其转让权利的
通知。
应当指出的是,本条关于权利转让的规定是对民法通则第九十一条的规定的进一步
具体化。该条规定,合同一方将合同的权利、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应当
取得合同另一方的同意,并不得牟利。该条不仅包括合同权利转让的内容,还包括合同
义务转让的情形,所以,规定一方转让时应当取得另一方的同意。本条仅指债权人转让
权利的情形,所以,确定了债权人通知债务人为权利转让生效的条件。
第八十一条 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但该从权利专
属于债权人自身的除外。
【释义】本条是关于转让权利时,主权利和从权利不能分离的规定。
从权利是指附随于主权利的权利。担保物权中的抵押权、质权、保证以及附属于主
债权的利息等,都属于主权利的从权利。由于从权利是从主权利派生出来的,主权利无
效从权利也无效,从权利随主权利的消灭而消灭,所以,从权利不得脱离主权利而单独
存在。基于以上原因,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法律都确定了合同主权利转让从权利也一并转
让的制度。比如,德国民法典第401条规定,让与债权时,该债权的抵押权、船舶抵押权
或质权,以及由一项像上述权利提供担保所产生的权利,均随同移转于新债权人。意大
利民法典第1263条规定,根据转让的效力,债权的转让要将先取特权、人的担保和物的
担保以及其他从权利都转让给受让人。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295条规定,让与债权
时该债权之担保及其他从属之权利,随同移转于受让人。但与让与人有不可分离之关系
者,不在此限。
根据本条规定,债权人转让主权利时应当将从权利一并转让,受让人在得到权利的
同时,也取得与债权人有关的从权利。考虑到有的从权利的设置是针对于债权人自身的
,与债权人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本条在确立从权利随主权利转让原则的同时,规定专属
于债权人自身的从权利不随主权利的转让而转让。
第八十二条 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可以向受让人
主张。
【释义】本条是关于债务人在债权转让时的抗辩权的规定。
债权人转让合同权利,不需要经债务人同意。债务人接到权利转让通知后,转让行
为就生效,权利的受让人成为新的债权人,享有和原债权人同样的权利,债务人向新的
债权人履行合同义务。为了保障债权人转让权利的行为不损害债务人的利益,德国、意
大利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法律都规定了债权人的变化不影响债务人所享有的权利,以保证
债务人不会因为权利的转让致使使应当行使的权利无法行使。
根据本条规定,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时,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可以向受让
人主张。债务人接到权利转让通知后,可以行使抗辩权来保护自己的权利。抗辩权是指
债权人行使债权时,债务人根据法定事由对抗债权人行使请求权的权利。由于债务人的
抗辩权是其固有的一项权利,并不随权利的转让而消灭,所以,在权利转让的情况下,
债务人可以向做为受让人的新债权人行使该权利。受让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债务人权
利的行使。
债务人行使的抗辩权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诉抗辩权、合同撤销的抗辩权、债
权已履行完毕的抗辩权、债权无效的抗辩权、诉讼时效已过的抗辩权等。债务人可以行
使这些抗辩权对抗债权人的请求权。权利让与后,债务人还可能因某项事实产生新的抗
辩权,比如,附解除条件的合同权利转让后,合同规定的解除条件成就时,债务人可以
向受让人提出终止合同的抗辩。
第八十三条 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时,债务人对让与人享有债权,并且债务人
的债权先于转让的债权到期或者同时到期的,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抵销。
【释义】本条是关于权利转让时,债务人行使抵销权的规定。
债权人转让权利不需要经债务人同意,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时,转让行为就生
效。如果债务人对债权人也享有债权,同时该债权已届清偿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
债务人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向受让人行使抵销权。
抵销是合同终止的情形之一,根据合同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
,并且该债务的标的物的种类、品质相同的,除按照合同性质或者依照法律规定不得抵
销的外,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对债务
人行使的抵销权做出了规定,但构成的条件有所不同。德国民法典规定,债务人也得对
原债权人享有的债权向新债权人主张抵销。同时规定以下两种情况下债务人不得行使抵
销权:一是债务人向原债权人取得债权的当时,已知债权让与的事由;二是债务人取得
的债权在其知有让与后,而且取得的债权又在让与的债权之后才到期。我国台湾地区“
民法典”规定,债务人主张抵销的条件是,债权之清偿期先于所让与之债权,或同时届
至者,债务人得对于受让人,主张抵销。那么,债务人应当向谁主张抵销权呢?在这个
问题上,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较为一致,即债务人应当向新的债权人行使抵销
权。其理由是债权人转让权利后,已从原合同关系中退出,而受让人承受了原合同的权
利和义务,成为合同新的债权人,因此,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行使抵销权。
我国合同法对于债务人行使抵销权的规定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规定类似。根据本条规
定,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时,债务人对让与人享有债权的,在两种情况下可以行使
抵销权:一是债务人的债权先于转让的债权到期。比如,债务人的债权是8月1日到期,
而转让的债权是同年12月1日到期。那么,债务人就可以向受让人行使抵销权。二是债务
人的债权和转让的债权同时到期,债务人也可以向让与人行使抵销权。债务人行使抵销
权时,应当以通知的方式告知受让人,通知自到达受让人时生效。
第八十四条 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
意。
【释义】本条是关于债务人转移合同义务的规定。
合同义务转移是指债务人经债权人同意,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地转让给第三
人。正如债权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转让权利一样,债务人也可以将合同的义务转移给第
三人。转移合同义务也是法律赋予债务人的一项权利。但是,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同关
系是产生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在订立合同时,债权人一般要对债务人的资信情况和偿
还能力进行了解,而对于取代债务人或者加入到债务人中的第三人的资信情况及履行债
务的能力,债权人不可能完全清楚。所以,如果债务人不经债权人的同意就将债务转让
给了第三人,那么,对于债权人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不利于保障债权人合法利益的实
现。
合同义务转移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合同义务的全部转移,在这种情况下,新的债务
人完全取代了旧的债务人,新的债务人负责全面的履行合同义务;另一种情况是合同义
务的部分转移,即新的债务人加入到原债务中,和原债务人一起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债
务人不论转移的是全部义务还是部分义务,都需要征得债权人同意。未经债权人同意,
债务人转移合同义务的行为对债权人不发生效力。债权人有权拒绝第三人向其履行,同
时有权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并承担不履行或者迟延履行合同的法律责任。转移义务要经
过债权人的同意,这也是合同义务转移制度与合同权利转让制度最主要的区别。
应当指出的是,债务人转移义务有别于第三人替债务人履行债务。合同法第六十五
条对第三人替债务人履行债务的问题做出了规定,明确当事人可以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
人履行债务。第三人不履行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的,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债务人转移义务和第三人替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在债务人
转移义务时,债务人应当征得债权人的同意。在第三人替代履行的情况下,债务人同意
第三人代替其履行债务即可,不必经债权人的同意。二、在债务人转移义务的情况下,
债务人全部转移义务后就退出了原合同关系,第三人成为合同新的债务人。在债务人部
分转移义务时,第三人加入到原合同关系中,和债务人共同履行义务。第三人替代履行
时,第三人并未加入到合同关系中,债权人不能把第三人做为合同的主体,直接要求第
三人履行义务。三、在债务人转移义务后,第三人成为合同关系的当事人,如果债务人
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债权人可以直接请求第三人履行义务,而不能再要求原债务人
履行。在合同义务部分转移的情况下,债权人可以向债务人和第三人中的任何一方要求
履行。在第三人替代履行的情况下,第三人履行有暇疵的,债权人只能要求债务人承担
违约责任,而不能要求第三人承担违约责任。
第八十五条 债务人转移义务的,新债务人可以主张原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
【释义】本条是关于债务人转让义务时,新债务人抗辩权的规定。
债务人转移义务的,新的债务人取代了原债务人的地位,承担其履行义务的责任。
原债务人从合同关系中退出后,其享有的抗辩权由新债务人承受。债务人的抗辩权不因
债务的转移而消灭。新债务人享有的抗辩权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诉抗辩权、合同
撤销的抗辩权、债务已履行完毕的抗辩权、债权无效的抗辩权、诉讼时效已过的抗辩权
等。比如,合同义务转移后,新的债务人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了义务,但是债权人还是要
求其履行,债务人就可以合同履行完毕为由向债权人提出抗辩。
第八十六条 债务人转移义务的,新债务人应当承担与主债务有关的从债务,但该
从债务专属于原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释义】本条是关于债务人转移义务,从债务不得与主债务分离的规定。
债务人转移义务的,其从债务随着主债务的转移而转移,新债务人应当承担与主债
务有关的从债务。比如,为了实现债权而设定的抵押权、质权等权利以及主债务的利息
等从债务,都随着主债务的转移而转移给新的债务人承担。但是,有的从债务是专属于
债务人本身的,这些从债务不随主债务的转移而转移。
第八十七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转让权利或者转移义务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
续的,依照其规定。
【释义】本条是关于转让权利及转移义务转让应当依法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规
定。
债权人转让权利、债务人转移义务是当事人对自己权利的处分,债权人通知对方或
者债务人经对方的同意后,转让行为即生效力。但是对有些权利的转让和义务的转移,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要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后才有效,债权人应当遵守法定的程序办
理,以保障合同转让行为最终的法律效力。
债权人转让权利或者债务人转移义务需要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主要是指涉及
外商投资企业的一些合同,比如,中外合作经营合同、外资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
发海洋石油合同等。由于这些合同不仅是当事人之间权利和义务的确定,而且其成立和
实施涉及到国家的利益,有些合同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合同
的切实有效,需要国家审查这些合同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因此,这类合同的成立需要经
过有关机关办理批准、登记手续,改变合同内容当然也不能仅有当事人的合意,应当遵
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权利转让或者义务转移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当事人
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如果有关部门未予办理批准或者登记等手续的,债权人转让权利或
者转移义务的行为是无效的。但是,如果已批准或者登记的合同中明确规定,合同权利
转让或者义务转移不需要去原批准机关办理相应的批准和登记等手续,当事人就不必再
去办理。也就是说合同成立时需要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并不意味着权利转让或者
义务转移时必然也要办理相应的手续。比如,我国一些进出口公司和外国公司签订的合
同,合同的成立需要经有关部门的批准。为了简化手续,方便当事人,合同中又规定合
同权利转让不必再经有关机关批准。在这种情况下,该合同的债权人转让权利时就可以
依据合同的有关规定办理,不必到有关部门再去办理批准手续了。
第八十八条 当事人一方经对方同意,可以将自己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
给第三人。
【释义】本条是关于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的规定。
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又称为概括转让,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将其权利和义务一并转
移给第三人,由第三人全部地承受这些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不同于权利转
让和义务转让的是,它是合同一方当事人对合同权利和义务的全面处分,其转让的内容
实际上包括权利的转让和义务的转移两部分内容。权利义务一并转让的后果,导致原合
同关系的消灭,第三人取代了转让方的地位,产生出一种新的合同关系。
根据合同法有关权利转让和义务转移的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应当通知债务人;债
务人转移义务的必须经债权人的同意。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既包括了权利的转让,又包
括义务的转移,所以,合同一方当事人在进行转让前应当取得对方的意见,使对方能根
据受让方的具体情况来判断这种转让行为能否对自己的权利造成损害。只有经对方当事
人同意,才能将合同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如果未经对方同意,一方当事人就擅自一
并转让权利和义务的,那么其转让行为无效,对方有权就转让行为对自己造成的损害,
追究转让方的违约责任。
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只出现在双务合同中。对于当事人只承担义务或者享受权利的
单务合同不存在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的问题。比如,赠与合同的被赠与人只享有权利而
不承担义务,这些合同的当事人不可能出现将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的情况。
第八十九条 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的,适用本法第七十九条、第八十一条至第八十
三条、第八十五条至第八十七条的规定。
【释义】本条是关于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应当适用有关条款的规定。
合同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将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时,除了应当征得另一方当事人的同
意外,还应当遵守合同法有关转让权利和义务转移的其他规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
一、不得转让法律禁止转让的权利。(第七十九条)
二、转让合同权利和义务时,从权利和从债务一并转让,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
从权利和从债务,但该从权利和从债务专属于让与人自身的除外。(第八十一条、第八
十六条)
三、转让合同权利和义务不影响债务人抗辩权的行使。(第八十二条、第八十五条
)
四、债务人对让与人享有债权的,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向受让人主张抵销。(第八十
三条)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应当依照其规定办理。(第
八十七条)
第九十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合并的,由合并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使合同权利
,履行合同义务。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分立的,除债权人和债务人另有约定的以外,由分
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合同的权利和义务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
【释义】本条是关于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合并或者分立的规定。
当事人合并一般指两种情况,一是指两个以上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并成为一个新
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由新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被合并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和
义务。另一种情况是指一个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被撤销后,将其债权债务一并转让给另一
个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当事人分立是指一个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被分为两个以上的新法人
或者其他组织,原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和义务由新的法人承担。当事人合并和分立
虽然也是一种权利和义务的概括转让,但当事人合并或者分立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的转
让一般不通过合同来约定,而是根据法律的规定进行,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本条
对当事人合并或者分立的情况做出了专门规定。
当事人分立和合并不仅是现实中经常出现的情况,也是容易出现纠纷的问题。在我
国市场经济秩序还未完全建成的情况下,一些法人或者组织假借分立或者合并转移债务
,逃避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造成了社会和经济秩序的混乱。我国民法通则第四十四条
针对企业法人分立和合并的情况规定,企业法人分立、合并,它的权利和义务由变更后
的当事人承担或分别承担履行合同的义务和享受应有的权利。根据民法通则的精神,本
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合并的,由合并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使合同权利,履行
合同义务。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分立的,除债务人和债权人另有约定的以外,由分立后的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合同的权利和义务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因此,当事人合
并或者分立后,不仅原有的一切债权和债务,依法由合并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
而且原有的财产所有权、经营权、知识产权等也移转给合并或者分立后的企业。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不少法人和其他组织根据市场要求和国家
的政策,进行了重组和改建。一些法人、其他组织被兼并或者被撤销;另一些法人、其
他组织分立为新的法人或者组织。无论法人、其他组织的这些改变是出于何种原因,其
合并或者分立后的债权及债务都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来确定,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假借
合并或者分立逃避债务,更好地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此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当事人合并、分立需要办理有关手续的,当事人应当遵
守该规定办理。根据民法通则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企业法人分立向登记机关办理登记并
公告。所以,企业法人分立的,还应当到有关机构办理登记手续,并予以公告,使债权
人能了解企业的变更情况。外资企业法第十条规定,外资企业分立、合并或者其他重要
事项变更,应当报审查批准机关批准,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因此
,外资企业出现分立或者合并情形的,还应当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扫描左边二维码手机访问 分享到微信 1. 打开微信,点击“发现”,调出“扫一扫”功能 2. 手机摄像头对准左边的二维码,打开文章 3. 点击右上角分享文章 |
京ICP12010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