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共八条,对合同法的立法目的、合同法的调整范围以及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作了
规定。
第一条 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制定本法。
【释义】本条是对于合同法立法目的的规定。
合同法是民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市场交易的基本法律,它涉及到生产、生
活领域的方方面面,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订
立的合同大约有40亿份。法院每年受理的合同纠纷案件,大约300万件。因此,制定一部
统一的、较为完备的合同法,规范各类合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
需要,对于及时解决经济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
同法三部合同法。这三部合同法对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
进国内经济、技术和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发挥了
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这三部合同
法的一些规定不能完全适应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国内经济合同、涉外经济合
同和技术合同分别适用不同的合同法,有些共性的问题不统一,某些规定较为原则,有
的规定不尽一致;第二,近年来,在市场交易中利用合同形式搞欺诈,损害国家、集体
和他人利益的情况较为突出,在防范合同欺诈、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方面,需要作出补充
规定;第三,调整范围不能完全适应,同时近年来也出现了融资租赁等新的合同种类,
委托、行纪等合同也日益增多,需要相应作出规定。
制定合同法的原则是:第一,制定一部统一的、较为完备的合同法。过去所以先后
形成了三部合同法,不是不要搞统一的合同法,制定统一合同法的条件还不成熟,如果
等成熟了再制定,又不能适应市场对法律的迫切需要,为了加快立法步伐,成熟的先制
定,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现在情况不同了,经过10多年的实践经验,已积累了大量经
验,有条件制定一部统一的、比较完备的合同法,对有关合同的共性问题作出统一规定
,把10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有关合同的行政法规和司法的规定,尽量吸收进来。这个问题
,在1993年修改经济合同法时就被反复考虑并提出来了。根据十四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1993年对经济合同法进行了修改,同时开始着手研究起草统一的
合同法。第二,以三个合同法为基础,总结实践经验,加以补充完善。实践证明,三部
合同法总的原则和规定是正确的、可行的。制定统一的合同法,不是将现有的合同法律
推倒重来,而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情况,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要
注意法律的连续性,对于现行有效的制度和原则要继续保留,不适应的予以修改,不够
的予以补充完善。第三,从我国实际出发,充分借鉴国外合同法律的有益经验。合同法
主要是规范财产流转的,相对来讲共性问题要多些,我们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贸易
,不考虑国际通行的作法也是行不通的。当然,借鉴国外经验,要从我国实际出发,不
能离开我国实际。例如,我国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这一点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同
的。
第二条 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
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释义】本条是关于合同法调整范围的规定。
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合同法草案关于合同的调整范围是这样规定的:“本法
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债权债务关系的协
议。”在修改、审议过程中,对“公民”和“债权债务关系”作了修改。有的委员和专
家提出,外国人对我国的投资和经济贸易往来,也需要适用合同法,而“公民”一词不
能包括这种情况。为此,本条将“公民”修改为“自然人”,这就既包括中国人,也包
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有的委员、部门和专家提出,鉴于对债权债务关系一词容易产生
不同理解,对合同法调整范围的表述还是用“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好。为此,本条将
“债权债务关系”修改为“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本条所称“法人”,是指依法成立,
能够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等。本条所称“其他组织”,是指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合伙组织以及分支机构等。
有的地方和部门提出,合同法应规范农村土地承包、企业承包合同。党的十五届三
中全会提出,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必须长期坚持,要抓
紧制定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法律法规。在审议过程中,有的委员认为,农
村土地承包合同可以适用合同法总则的规定,同时建议抓紧研究制定专门法律,赋予农
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企业承包,有些是内部承包,有些是外部承包,两者情
况有所不同,适用法律应有所区别,对于外部承包适用合同法总则的规定,至于内部职
工的承包适用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根据本条规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合同法适用范围:
1.合同法的适用范围与三部合同法相比,作了适当扩大。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
同法和技术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各有侧重。经济合同法适用范围是平等民事主体的法人、
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相互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
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合同,不包括公民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之间的
合同。涉外经济合同法适用范围是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同外国企业和其他经济
组织或者个人之间订立的经济合同,不包括我国公民同外国企业和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之
间的经济合同。技术合同法适用范围是法人之间、公民之间以及公民同法人相互之间订
立的技术合同,但不包括涉外技术合同。而统一的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扩大了:一是合同
主体,包括中国。外国的个人之间、组织之间以及个人与组织之间订立的合同;二是合
同的种类,不仅是经济合同、技术合同,而且包括所有当事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
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这里所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主要是指财产关系,有关婚姻、收养、监护等身份
关系的协议不适用合同法,因此本条第二款规定:“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
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2.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订立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不属
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其他活动,不适用合同法。①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活动,属于行政管理
关系,不适用合同法。例如,贷款、租赁、买卖等民事合同关系,适用合同法;而财政
拨款、征用、征购等,是政府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属于行政关系,适用有关行政法,不
适用合同法。②企业、单位内部的管理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不是平等主体之
间的关系,也不适用合同法。例如,加工承揽是民事关系,适用合同法;而工厂车间内
的生产责任制,是企业的一种管理措施,不适用合同法。
3.关于政府机关参与的合同,应当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处理。①政府机关作为平等的
主体与对方签订合同的,如购买办公用品,属于一般的合同关系,适用合同法。②属于
行政管理关系的协议,如有关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协议,这些是行政管理
关系,不是民事合同,不适用合同法。③政府的采购活动。对政府的采购行为应加以规
范,目的是为了防止浪费,杜绝腐败,保护民族工业等。但这种规范,仅是对政府的采
购行为加以约束,并不是约束对方,政府与对方之间订立的合同要适用合同法。对于政
府采购行为本身,要专门制定政府采购法来规范。④关于指令性任务或国家订货任务问
题。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令性计划不是合同法普遍适用的基本原则。为
了保证国防重点建设以及国家战略储备的需要,在个别情况下,国家需要下达指令性任
务或国家订货任务,为此,在合同法关于合同订立的一章中规定,国家根据需要下达指
令性任务或者国家订货任务的,有关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合同。
第三条 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释义】本条是对平等原则的规定。
平等原则是指地位平等的合同当事人,在权利义务对等的基础上,经充分协商达成
一致,以实现互利互惠的经济利益目的的原则。这一原则包括三方面内容:
1.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在法律上,合同当事人是平等主体,没有高低
、从属之分,不存在命令者与被命令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这意味着不论所有制性质
,也不问单位大小和经济实力的强弱,其地位都是平等的。
2.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对等。所谓“对等”,是指享有权利,同时就应承担义务,而
且,彼此的权利、义务是相应的。这要求当事人所取得财产、劳务或工作成果与其履行
的义务大体相当;要求一方不得无偿占有另一方的财产,侵犯他人权益;要求禁止平调
和无偿调拨。
3.合同当事人必须就合同条款充分协商,取得一致,合同才能成立。合同是双方当
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是在互利互惠基础上充分表达各自意见,并就合同条款取得
一致后达成的协议。因此,任何一方都不得凌驾于另一方之上,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
给另一方,更不得以强迫命令、胁迫等手段签订合同。同时还意味着凡协商一致的过程
、结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例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依法维护市场秩序
时,与企业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但在购买商品时,与企业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不能因为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就可以不管企业愿意不愿意,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企业
。法律地位平等是自愿原则的前提,如果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不平等,就谈不上协商一致
,谈不上什么自愿。
第四条 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释义】本条是对自愿原则的规定。
自愿原则是合同法的重要基本原则,合同当事人通过协商,自愿决定和调整相互权
利义务关系。自愿原则体现了民事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民事关系区别于行政法律关系。
刑事法律关系的特有的原则。民事活动除法律强制性的规定外,由当事人自愿约定。自
愿原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自愿原
则就越来越显得重要了。
自愿原则意味着合同当事人即市场主体自主自愿地进行交易活动,让合同当事人根
据自己的知识、认识和判断,以及直接所处的相关环境去自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合同,
去追求自己最大的利益。合同当事人在法定范围内就自己的交易自治,涉及的范围小、
关系简单,所需信息小、反应快。自愿原则保障了合同当事人在交易活动中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市场主体越活跃,活动越频繁,市场经济才越能真正得到发展,从
而提高效率,增进社会财富积累。
自愿原则是贯彻合同活动的全过程的,包括:第一,订不订立合同自愿,当事人依
自己意愿自主决定是否签订合同;第二,与谁订合同自愿,在签订合同时,有权选择对
方当事人;第三,合同内容由当事人在不违法的情况下自愿约定;第四,在合同履行过
程中,当事人可以协议补充、协议变更有关内容;第五,双方也可以协议解除合同;第
六,可以约定违约责任,在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解决争议的方式。总之,
只要不违背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的规定,合同当事人有权自愿决定。
当然,自愿也不是绝对的,不是想怎样就怎样,当事人订立合同、履行合同,应当
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在
合同法的起草过程中,有的同志建议规定合同自由原则。但是合同自由不是绝对的。许
多国家都规定合同自由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由。一方面,只要当事人的意思不与强
行性规范、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相抵触,就承认合同的法律效力,按当事人的合意
赋予法律效力;另一方面,当事人的意思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表示,唯有如此,合意
才获得法律拘束力。违反强制性规范或社会公共利益的合意无效。所以,合同的法律效
力源自法律,由国家的强制力保障。
本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这
样规定,既体现了当事人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订立合同,又明确了当事人行使这项权利
时必须“依法”。依法订立合同,包括在内容上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违反法律、
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也包括在程序上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法律、
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比如,金融领域里发生的高
息揽储情况,是违反有关金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即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该合同也
是无效的,对违法者还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条 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释义】本条是对公平原则的规定。
公平原则要求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要公平合理,要大体上平衡,强调一
方给付与对方给付之间的等值性,合同上的负担和风险的合理分配。具体包括:第一,
在订立合同时,要根据公平原则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得滥用权利,不得欺诈,不
得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第二,根据公平原则确定风险的合理分配;第三,根据
公平原则确定违约责任。
公平原则作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其意义和作用是:公平原则是社会公德的体现,
符合商业道德的要求。将公平原则作为合同当事人的行为准则,可以防止当事人滥用权
力,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
第六条 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释义】本条是对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
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订立、履行合同,以及合同终止后的全过程中,都要诚
实,讲信用,相互协作。诚实信用原则具体包括:第一,在订立合同时,不得有欺诈或
其他违背诚实信用的行为;第二,在履行合同义务时,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
,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及时通知、协助、提供必要的条件、防止损失
扩大、保密等义务;第三,合同终止后,当事人也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交易
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称为后契约义务。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合同法基本原则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指导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履行合同的行为准则,有利于保护合同当
事人的合法权益,更好地履行合同义务。第二,合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而法律又没
有规定的,可以根据诚实信用原则进行解释。
第七条 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
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释义】本条是对遵守法律,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原则的规定。
遵守法律,尊重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是合同法的重
要基本原则。一般来讲,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属于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主要涉及当事人的利益,只要当事人的意思不与强制性规范、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
德相抵触,就承认合同的法律效力,国家及法律尽可能尊重合同当事人的意思,一般不
予干预,由当事人自主约定,采取自愿的原则。但是,合同绝不仅仅是当事人之间的问
题,有时可能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涉及维护经济秩序,合同当事人的意思应
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表示,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正
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对于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国家应当予以
干预。至于哪些要干预,怎么干预,都要依法进行,由法律、行政法规作出规定。
必须遵守法律的原则与自愿原则是不是矛盾呢?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两个原则的
关系呢?一方面,自愿原则鼓励交易,促进交易的开展,发挥当事人的主动性、积极性
和创造性,以活跃市场经济;另一方面必须遵守法律的原则保证交易在遵守公共秩序和
善良风俗的前提下进行,使市场经济有一个健康、正常的道德秩序和法律秩序。所以说
,遵守法律原则和自愿原则是不矛盾的,自愿是以遵守法律、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为前
提;同时,只有遵守合同法,依法订立合同、履行合同,才能更好地体现和保护当事人
在合同活动中的自愿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依法禁止滥用民事权利是统一
的。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合同条文的规定,有不同的情况,有强制性的规定,有非强制
性规定。对强制性规定当事人在合同活动中是必须执行的。例如,禁止非法借贷,不得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等。对非强制性规定,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例
如,合同法规定,合同内容由当事人约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对质量、价款或者报酬、
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首先是由当事人协议补充。正确认识以上
两种不同的规定,有助于指导当事人在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提下自主、自愿地从事
订立合同、履行合同等合同活动。
第八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
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释义】本条是对关于依法成立的合同效力的规定。
根据合同法的自愿原则,订不订合同、与谁订合同、合同的内容如何等,由当事人
自愿约定。但是,合同依法成立生效以后,对当事人就具有了法律约束力。所谓法律约
束力,就是说,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非依法律规定或者取得对
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如果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
定,就要承担违约责任。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所谓受法律保护,就是说,如果一方当事人未取得对
方当事人同意,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
,从而使对方当事人的权益受到损害,受损害方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维护自己的权益时
,法院就要依法维护,对于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强制其履行合同义务并
承担违约责任。
扫描左边二维码手机访问 分享到微信 1. 打开微信,点击“发现”,调出“扫一扫”功能 2. 手机摄像头对准左边的二维码,打开文章 3. 点击右上角分享文章 |
京ICP12010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