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共四十六条,对买卖合同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标的物的交付和风险承担、买
受人检验标的物的期间和效力、分期付款买卖、凭样品买卖、试用买卖等问题作了规定。
第一百三十条 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
的合同。
【释义】本条是关于买卖合同概念的规定。
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买卖标的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货款的合同。买卖
关系的主体是出卖人和买受人。转移买卖标的物的一方为出卖人,也就是卖方;受领买
卖标的,支付价金的一方是买受人,也就是买方。
1.买卖合同的法律特征
(1)买卖合同是有名合同。买卖合同是合同法分则中明确规定的合同,因而属于有
名合同。买卖合同是最基本的有名合同。
(2)买卖合同是卖方转移财产所有权,买方支付价款的合同。买卖合同是卖方转移
财产所有权的合同。卖方不仅要将标的物交付给买方,而且要将标的物的所有权转移给
买方。转移所有权,这使买卖合同与一方也要交付标的物的其他合同,如租赁合同、借
用合同、保管合同等区分开来。其次,买卖合同是买方应支付价款的合同,并且价款是
取得标的物所有权的对价。这又使买卖合同与其他转移财产所有权的合同,如互易合同
、赠与合同区别开来。
(3)买卖合同是双务合同。出卖人与买受人互为给付,双方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又
都负有相应的义务。卖方负有交付标的物并转移其所有权于买方的义务,买方也同时负
有向卖方支付价款的义务。一方的义务也正是对方的权利。因此,买卖合同是一种典型
的双务合同。
(4)买卖合同是有偿合同。出卖人与买受人有对价关系,卖方取得价款是以转移标
的物的所有权为代价的,买方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是以给付价款为代价的。买卖合同的
任何一方从对方取得物质利益,都须向对方付出相应的物质利益。因此,买卖合同是典
型的有偿合同。
(5)买卖合同多是诺成合同。一般当事人就买卖达成合意,买卖合同即成立,而不
以标的物或者价款的现实交付为成立的要件。这在有的国家的法律中是明确规定的,如
法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就标的物及其价金相互同意时,即使标的物尚未交付、价金尚
未支付,买卖即告成立。但是,买卖合同当事人也可以在合同中作出这样的约定,标的
物或者价款交付时,买卖合同始为成立。此时的买卖合同即为实践合同或者称要物合同
。
(6)买卖合同为要式或者不要式合同,从法律对合同形式的要求区分,既可有要式
合同,又可有不要式合同,如房屋买卖需采用书面形式,是要式合同;即时清结买卖为
不要式合同,法律对合同的形式一般不作要求。
2.买卖合同的构成要素
买卖的构成,需有人、标的、行为三个要素。
人的要素指出卖人和买受人。
标的的要素指买卖标的物和价金。价金是与买卖标的物对价给付的金钱,价金的给
付通常用支付一词。
行为要素指移转买卖标的物和支付价金。出卖人应将买卖标的物转移给买受人,买
受人向出卖人支付价金。买受人支付价金只能是金钱,不能是货物和其它给付。给付金
钱之外的物,为互易合同,以劳务为对待给付,为雇用、承揽、委托等合同,而不是买
卖。
3.买卖合同的种类
买卖合同除可按合同一般标准分类外,依其特点,还可有多种分类。
(l)一般买卖和特种买卖
按照买卖有无特殊的方式,可分为一般买卖和特种买卖。试验买卖、分期付款买卖
、凭样品买卖、买回买卖、拍卖、标卖等有特殊方式的买卖为特种买卖,除此之外无特
殊方式的买卖为一般买卖。
(2)特定物买卖与种类物买卖
按照买卖标的物是特定物还是种类物,可分为特定物买卖和种类物买卖。买卖标的
物是特定物的,为特定物买卖。买卖标的物是种类物的,为种类物买卖。种类物买卖有
瑕疵的,可以更换种类物。
(3)批发买卖与零售买卖
按照销售的数量可分为批发买卖和零售买卖。批发买卖简称批发,指批量销售。批
发可以是批发商将货物销售给另一批发商或者零售商,也可以是批发商或者零售商将货
物批量销售给个人或者单位。零售买卖简称零售,指零散销售,是零售商将货物单个、
少量销售给个人或者单位。
(4)即时买卖和非即时买卖
按照买卖能否即时清结,可分为即时买卖和非即时买卖。即时买卖指当事人在买卖
合同成立时即将买卖标的物与价金对交,即时清结。非即时买卖指当事人在买卖合同成
立时非即时清结,待日后履行。
非即时买卖又有预约买卖、赊欠买卖等多种划分。预约买卖指买卖成立时买受人先
支付预付款,出卖人日后交付货物的买卖。这种买卖从出卖人角度称预售,从买受人角
度称订购。预约买卖同买卖预约不同。预约买卖的买卖关系业已成立,而买卖预约仅是
一种预约,买卖合同并未成立,买受人没有支付价金。赊欠买卖指买卖成立时出卖人先
交付买卖标的物,买受人日后一次支付价金的买卖。赊欠买卖从出卖人角度称赊售,从
买受人角度称赊购。
(5)一时买卖与连续交易买卖
根据当事人双方的买卖是否以一次完结为标准,可分为一时买卖与连续交易买卖。
一时买卖是指当事人双方仅进行一次交易即结束双方之间的买卖关系的买卖,即使
双方之间有多次交易,每次交易也都是单独的,而无连续性。
连续交易的买卖是指当事人双方于一定的期限内,卖方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供给买方
某种物品,买方按照一定标准支付价款的买卖,双方之间的每次交易都是有关联的。
(6)自由买卖与竞价买卖
按照是否采用竞争的方法进行买卖,可分为自由买卖和竞价买卖。未采用竞争方法
买卖的,为自由买卖。采用竞争方法买卖的,为竞价买卖,如拍卖。
4.买卖合同的适用范围
买卖合同在各国债法或者合同法中都是作为一种最重要的合同加以规定。但是,对
于买卖合同所调整的范围,却有不同的立法态度。基本说来有两种情况:
一是以英美法系国家的买卖法为代表,把买卖合同的调整范围限于货物买卖。卖方
的基本义务是向买方转移货物的所有权,买方的基本义务是支付相应的价款。如美国统
一商法典买卖篇的2—102条规定,该买卖篇原则上适用涉及货物的交易。2—105条对“
货物”的基本定义是,指除作为支付价款之手段的金钱、投资证券和通过法律程序追索
金钱或者其他动产的权利以外的所有在特定于买卖合同项下时可以移动的物品(包括特
别制造的货物)。英国1873年的货物买卖法的规定与美国统一商法典对货物的定义相似
。由此可见,这些立法对于买卖标的物的界定甚至将不动产也排除出来。1980年的联合
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2条采用排除法,将个人消费品、拍卖、国家强制买卖、股票
、投资证券、流通票据以及货币的买卖、船舶、气垫船、飞机买卖和电力买卖以外的动
产买卖定义为“国际货物买卖”。由此,有的学者就将这些作为动产的货物买卖称之为
一般买卖,将一般买卖之外的诸如不动产买卖、无体物的买卖、权利买卖包括证券的买
卖等归为特殊买卖。
二是以大陆法系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代表,将买卖的标的不只限于货物的所有权,
还包括其他的财产权利。例如,日本民法典第555条的规定,买卖,因当事人相约,一方
移转某财产权于相对人,相对人对之支付价金,而发生效力。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民法
典”第345条的规定,称买卖者,谓当事人约定一方移转财产权于他方,他方支付价金之
契约。我国台湾地区的权威学者也在著述中表明,买卖以财产权转移为目的,包括物及
权利。
关于财产权利和无体物等能否成为买卖合同的标的,我国法学界也存在着不同的观
点。狭义观点认为,我国民法理论对于买卖合同的标的物,一般不称财产而称物品,因
此,以权利为标的物的合同(如专利权转让合同)和以无体物为标的物的合同(如供电
合同)不属于买卖合同的范围。广义观点认为,买卖合同的标的物应当既有财物,也有
法律允许转让的权利,如知识产权。
因此,在这里必须明确,合同法在买卖合同这一章对这个问题采取的是什么态度。
主张广义买卖合同观点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在现代社会中,像不动产买卖以及大量的多种
形式的权利买卖已经是社会商品交易的重要环节,积极发挥这些商品的巨大价值,对于
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样的认识无疑是正确的。然而,正是由于我国
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诸如股票、债券、专利权、商标专用
权等这些特殊商品的转让或者说买卖,不但发展迅速,而且逐渐形成一系列特殊的规则
。有关货物买卖或者说一般买卖的规定能够适用于各种各样的权利的转让或者买卖的,
只能是一些较为原则的规定,具体地,则需要有针对性地专门制定一些更有操作性的规
则。
可以这样来看这个问题,关键的不是一定要明确权利交易、无体物的交易以及不动
产的交易是否属于买卖,着眼点应当是我们要采取一个合理的立法方式,把这些应当通
过法律调整的关系纳入一个有效的法律体系之中,使应当发挥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应当规范的法律关系得到合理的规范。关于知识产权,我国制定了商标法、专利法、著
作权法等法律规定了注册商标、专利权的转让、著作权的许可使用等合同。这些法律对
有关合同的规定都很具体,其内容没有必要在合同法中再作规定,有关权利的转让问题
可以由这些专门法去规定。其他领域如果经济生活中迫切需要,也可以考虑制订专门法
律调整规范这类问题。国外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也都有很多针对这些专门领域的权利交
易而制定的特别法。合同法起草过程中,曾在征求意见稿的买卖合同一章中专门写了一
节房屋买卖合同,经过论证认为,这里同样存在着大量的专门的、技术性较强的问题,
制订专门法律效果较好,因此,在合同法草案中就删去了这一节。但是,有一点必须指
出,即专门法律对有偿合同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合同法总则
的规定,参照买卖合同的有关规定。
关于有指令性任务的工矿产品的购销问题。立法过程中有的意见提出,目前我国实
行指令性计划管理的生产资料已减少到几种产品。并且,对于有指令性任务的工矿产品
,购销企业双方以及购销价格都是由国家主管部门确定的,不允许当事人对此自由协商
。因此,合同法不应当涵盖这方面的内容。有的意见认为,国家指令性任务书虽不属于
合同法调整的范围,但有关法人、其他组织之间根据国家指令性任务书就标的物质量、
履行期限等订立的合同,可以适用合同法。我们倾向后一种意见。
第一百三十一条 买卖合同的内容除依照本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以外,还可以包括包
装方式、检验标准和方法、结算方式、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等条款。
【释义】本条是关于买卖合同条款的规定。
本法第十二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一)当事人
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二)标的;(三)数量;(四)质量;(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七)违约责任;(八)解决争议的方法。在本书前
面关于合同订立一章中,对合同条款与合同成立的关系问题,已经作了详细的阐明,这
里不在赘述。
本条规定的含义是,在买卖合同中,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合同的实际情况,在本法
第十二条规定的条款之外,再约定包装方式、检验标准、检验方法、结算方式、合同使
用的文字及其效力等条款。该条只是起到一种提示性的作用,一般对于买卖合同的成立
及效力,买卖合同当事人的具体权利义务等并无实质性的影响。
标的物的包装,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盛标的物的容器,通常称为包装用品或者包
装物;另一种是指包装标的物的操作过程。因此。包装方式既可以指包装物的材料,又
可以指包装的操作方式。包装又分为运输包装和销售包装两类。运输包装在我国一般有
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标的物的检验是指买受人收到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时,对
其等级、质量、重量、包装、规格等情况的查验、测试或者鉴定。
合同的结算是当事人之间因履行合同发生款项往来而进行的清算和了结。主要有两
种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一是转帐结算。目前我国法人之间款项往来的结算,按照国家
现金管理的规定,必须是通过银行转帐结算。至于现金结算,无论是法人之间的现金结
算,或者是法人与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之间的合同,只能是在符合国家现金管
理的有关规定的限额内才能使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合同的结算方式也有
所增多,合同当事人可以本着自愿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条款主要涉及到涉外合同。涉外经济合同法第十二条所规
定的合同一般应当具备的条款中,第十项即是“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涉外合同
常用中外文两种文字书写,且两种文本具有同样的效力。鉴于文字一字多义的情况普遍
,且两种文本的表述方法也容易发生理解中的争议。若合同在中国履行,最好明确规定
“两种文本在解释上有争议时,以中文文本为准”;在外国履行的合同可考虑接受以外
文文本为准。这样既公平合理又可减少争议。
第一百三十二条 出卖的标的物,应当属于出卖人所有或者出卖人有权处分。
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或者限制转让的标的物,依照其规定。
【释义】本条是关于买卖合同标的物的规定。
标的是指法律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包括交付财产、提供劳务、完成工作等。有时
指物,在买卖合中买或者卖的某物就是标的,在这种情况下,标的就可以称为标的物。
买卖合同的标的物附着所有权,所以标的物的买卖即是所有权买卖。
买卖合同的标的物应当是出卖人所有或者有权处分的物。一般情况下,出卖人于出
卖时即为标的物的所有人,但在买卖合同成立时出卖人也可能尚未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
。实际上这样的事例是大量的,例如现实生活中的连环买卖,即一方是前一合同的买受
人,又是后一合同的出卖人,该方在订立后一买卖合同时,可能还未成为标的物的所有
人。但无论如何,出卖人在交付时标的物应当属于出卖人所有或者出卖人有权处分,否
则,适用有关无权处分的规定。合同法在总则中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
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国际商事合同通
则第3.3条也规定,合同订立时一方当事人无权处置与该合同相关联之财产的事实本身
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在合同订立后未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也未取得处分权时
如何保护善意第三人则是另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指,在这种情况下,购买了标的物的
善意第三人能否合法地保有标的物的所有权。有的学者认为,出卖人对买卖标的无权处
分,却在交易市场出卖他人的物,善意第三人是应当受保护的,其原理是为保障交易安
全。买卖人在交易市场购物,无需调查该物的所有权。只有该物属于追赃物,物的所有
权人方有权可请求买受人返还,但也应向买受人支付买受人买受该物的价款。
买卖标的可以是现实存在的物,也可以是将来产生的物,如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10
5条就规定,货物可以包括尚未出生的动物幼仔、生长中的农作物。
法律禁止流通的物不得作为买卖标的物,如淫秽书刊。法律限制流通的物,只能在
限定的领域流通,如枪支的买卖。国家对枪支的买卖实行特别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
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枪支。购买民用枪支,需持公安部门核发的民用枪支配购证件。
出售民用枪支,应当核对配购证件,按照配购证件载明的品种、型号、数量配售。
第一百三十三条 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
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释义】本条是关于买卖合同标的物所有权转移时间的规定。
本条的规定,是买卖合同一章中最重要的条款之一。
标的物所有权转移,是指买卖合同的标的物自出卖人转移归买受人享有。因为买卖
合同是指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合同,买受人的目的是支付价款以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
出卖人的目的是让与标的物的所有权以取得价款。所以,标的物的所有权转移是买卖合
同的基本问题,关系着当事人切身利益的实现。一旦标的物的所有权转移于买方后买方
拒付价款或者遭遇破产,卖方就将受到重大的损失。除非卖方保留了标的物的所有权,
或者在标的物上设定了某种担保权益。否则,一旦买方在付款前破产,卖方就只能以普
通债权人的身份参与破产财产的分配,其所得可能会大大少于应收的价款。因此,讨论
买卖合同标的物所有权转移,主要就是弄清标的物所的权转移的时间。
一、当事人有约定的,依照其约定。
所有权转移时间的条文,不是合同法的强制性规定,这从本条的规定中也可以看得
很清楚。因此,合同当事人可以依照合同自愿的原则,在合同中约定标的物所有权转移
的时间。当事人对此作了约定的,除非有关法律针对特殊领域的所有权转移问题有专门
的规定之外,在合同履行中以及发生争议时的处理中就要依照当事人的约定。各国对此
问题也同样允许当事人自由作出约定。例如,按照英国货物买卖法第17条的规定,在特
定物或者已经特定化的货物买卖中,货物的所有权应当在双方当事人意图转移的时候转
移于买方,即所有权何时转移于买方完全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旨。美国统一商法典第
2—401条也规定,货物所有权可按当事人明确同意的方式和条件从卖方转移于买方。大
陆法系各国民法或者商法也都确定了允许买卖双方约定货物所有权转移时间的原则。我
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
财产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也就是说,当事人的约
定也是允许的。本条的规定承继了民法通则的这一规定,对此问题的态度应当是不言自
明的。当事人对标的物所有权转移时间的另外约定,可以是约定特定标的物的所有权自
合同成立时起转移,或者约定标的物的所有权在买受人支付标的物的价款后转移等等。
“法律另有规定”,在我国目前主要指的是有关法律规定一些特定的标的物的所有权在
办理完法定手续后,才能转移,如不动产产权过户登记等。
二、当事人没有约定的,法律要确定一个一般性的原则。
这也是法律应当承担的功能。在当事人没有约定,有关法律也没有特别规定的时候
,就要适用这个一般性的原则。本条的主旨也即在此。
我国在制定民法通则以前,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要区分特
定物和种类物。对于特定物,其所有权自合同成立时起转移,对于种类物则自交付时起
转移。理由是对于特定物,如果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对该物仍有处分权,可能发生出卖人
另行出卖等损害买受人利益和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的情况。而种类物为可替代之物,买受
人不必担心标的物取得问题。后来起草民法通则时认为,尽管规定特定物的所有权自合
同成立时起转移,具有稳定买卖关系和保障买受人取得标的物所有权的作用,但是买受
人在标的物交付之前并不能取得标的物的实际占有,不仅不能实际利用标的物,反而在
承担与所有权有关的义务和责任,加重了其承担。规定特定物自合同成立时起所有权转
移买受人并不一定能起到保护买受人债权的作用。因此,我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二条规定
,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财产所有权的转移时间为交付之时。
本条对买卖合同中标的物所有权转移时间的规定承继了民法通则确立的原则,因为
自民法通则实施以来,这一原则在合同实践中并不存在问题。合同法如此处理,也是保
持法律稳定性、连续性的需要。
关于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时间,在国外立法中存在着不同的处理方式,比较有特色
的有以下几种:
(一)英国货物买卖法的规定
在英国的货物买卖法中,货物所有权的问题与货物的的风险承担、对货物的保险利
益以及发生违约时可能采取的救济方法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它
区别特定物的买卖与非特定物的买卖这两种不同情况,对所有权转移的问题加以规范。
1.特定物的买卖。前面提过,特定物或者已经特定化的货物买卖中,货物的所有权
应当在双方当事人意图转移的时候转移于买方。如果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对此没有作出
明确的规定,则法院可根据合同的条款、双方当事人的行为以及当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订约双方的意图。一般来说,法院应依据的规则是:(1)凡属于无保留条件的特定物买
卖,如果该特定物已处于可交付的状态,则货物所有权在合同订立时即转移于买方,至
于付款时间或者交付标的物的时间是否在其之后,则是无关紧要的。(2)如果卖方还要
对货物做出某种行为,才能使之处于可交付的状态,或者该物定物已处于可交付状态,
但卖方仍须对货物进行称重、丈量、检验或者其他行为,才能确定价款,则要等到以上
这些行为完成并在买方得到有关通知时,货物所有权才转移于买方。
2.非特定物的买卖。非特定的货物通常是指仅凭说明进行交易的货物。按照英国货
物买卖法的规定,凡属于说明买卖未经指定或者未经特定化的货物,在将货物特定化之
前,其所有权不转移于买受人。所谓特定化就是把处于可交货状态的货物无条件地划拨
于合同项下的行为。一般地说,如果按照合同的约定,卖方以把货物运交买方为目的而
将货物交给了承运人,而又没有保留对货物的处分权,则可以认为卖方已经无条件地把
货物划拨于合同项下并将货物的所有权转移给买方。
(二)美国统一商法典的规定
美国在此问题上不区分特定物与种类物的买卖。统一商法典确立的一个基本原则是
,在把货物确定在合同项下以前,货物的所有权不转移于买方。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
货物所有权应当于卖方完成其履行交货义务时转移于买方,而不管卖方是否通过保留货
物所有权凭证(如提单)来保留其对货物的权利。因为按照统一商法典的规定,卖方保
留货物所有权的凭证,一般只起到担保权益的作用,即以此作为买方支付货款的担保,
但这并不影响货物所有权按照该法典的规定转移于买方。可见,美国确立的所有权转移
的原则是以标的物的交付为标准的。
按照统一商法典的规定,货物所有权转移于买方的时间主要应当区别以下两种不同
的情况:
1.货物需要卖方运交买方。当合同要求或者授权卖方将货物发送给买方,但并未要
求卖方将货物运送至目的地时,所有权在交付发运的时间和地点转移至买方。当合同约
定在目的地交货时,所有权在卖方于目的地提示交付时转移于买方。
2.不需要移动货物即可交付的。有时卖方可能已经把货物交给第三人保管,如已把
货物存入仓库而让买方到指定的仓库提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卖方应当交付所有权凭
证,则货物的所有权就在卖方交付凭证时转移于买方。如果合同订立时货物已特定化,
且无需交付所有权凭证,则货物的所有权就在合同订立时转移于买方。
(三)德国民法典的规定
德国法认为,所有权的转移是属于物权法的范畴,而买卖合同则属于债法的范畴,
买卖合同本身并不起到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效力。依照德国法,所有权的转移必须符合
下列要求:如让与动产的所有权,必须由所有人将物交付于受让人,并就所有权的移转
由双方成立合意。在卖方有义务交付物权凭证的场合,卖方可以通过交付物权凭证(如
提单)而把标的物所有权转移于买方。如受让人已占有此动产者,仅须让与所有权的合
意,即生效力。但是,不动产物权依法律行为而取得、设定、丧失或者变更的,非经登
记不生效力。
(四)国际条约
对买卖合同影响最大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4条规定,该公约不涉及买卖
合同对所售货物所有权可能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公约对所有权转移的时间、地点和
条件,以及买卖合同对第三人货物所有权产生的影响等问题,一概没有作出规定。这主
要是因为各国关于所有权转移问题的法律分歧较大,不容易实现统一。所以,在拟订公
约的过程中,各国代表都不同意对所有权转移的问题作任何具体规定。
(五)国际贸易惯例
在国际贸易惯例中,只有国际法协会制定的关于CIF合同的(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
》对所有权转移的时间与条件作了规定。该规则至今仍然沿用。其他国际贸易惯例,包
括国际商会制定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都没有涉及所有权转移的问题。根据《华
沙—牛津规则》第6条规定,除卖方依据法律对货物享有留置权、保留权或者中止交货权
外,货物所有权的转移时间,就是卖方将有关单据交到买方掌握的时刻。这里的单据指
的主要就是提单。虽然该规则只是针对CIF合同的特点制定的,但一般认为这项原则也可
以适用于卖方有提供提单义务的其他合同,其中包括C&F合同与卖方有义务提供提单的F
OB合同。
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到,国际上关于买卖合同标的物所有权转移这个重大问题的规定
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各国的规定都受着本国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法律背景的影响。我国合
同法对此问题在参考借鉴其他国家规定的同时,根据我国的情况作出规定。
第一百三十四条 当事人可以在买卖合同中约定买受人未履行支付价款或者其他义
务的,标的物的所有权属于出卖人。
【释义】本条是关于买卖合同中标的物所有权保留条款的规定。
本法前条规定,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则
应当依照当事人的约定确定所有权转移的时间。本条的规定即体现了当事人另外约定的
一种情形。因此,本条实际上是一个提示性的条款,当事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这样
的约定确定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这种约定是当事人根据合同自愿原则确定合同内容
的表现,是受法律保护的。
买卖合同中的所有权保留条款,是标的物所有权转移问题中的重要内容。各国法律
都允许当事人通过约定这样的条款来明确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时间,而且在合同实务中
,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中,这种条款也是很多见的。所有权保留条款是有利于出卖人的条
款。它的主要功能是可以使出卖人躲避不能取得标的物价款的风险。在买受人未履行支
付价款或者其他出卖人认为重要的义务以前,出卖人仍然享有标的物的所有权。这样就
可以免去在出卖人已交付标的物而买受人不履行其主要义务时,因所有权已转移可能给
自己造成的损害。
在英国,无论是特定物的买卖还是种类物的买卖,即使在货物已经特定化之后,卖
方都可以保留对货物的处分权,主要是指所有权。在卖方所要求的条件得到满足以前,
主要是货物的价款支付以前,货物的所有权仍不转移于买方。根据英国货物买卖法第十
九条的规定,可以在合同条款中作出保留对货物处分权的约定。例如,可以在合同中约
定,在买方支付货款之前,所有权不转移于买方。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货物是交付了买
方还是交给了货物承运人以便运交买方,货物的所有权都不随之而转移于买方,直至合
同约定的付款条件得到满足为止。除了合同的这种明确约定以外,根据该条,在有些情
况下,也可以根据当事人对货物提单的处理方式推定卖方保留了对货物的处分权。如卖
方可以通过提单抬头的写法表示卖方保留对货物的处分权。如果货物已经装船,而提单
的抬头载明该项货物须凭卖方或者卖方代理人的指示交货时,则在卖方将提单背书交给
买方或者其代理人以前,应当认为卖方保留了对货物的处分权。因为提单是货物所有权
的凭证,只要卖方掌握着提单,他仍可以通过处分提单来处置该提单项下的货物。在国
际贸易中,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卖方通常都是在买方支付货款时,才把提单交给买方
。而美国在关于提单的这个问题上的处理办法则有别于英国。按照美国统一商法典的规
定,卖方保留货物所有权的凭证,一般只起到担保权益的作用,即以此作为买方支付货
款的担保,它这并不影响货物所有权按照该法典的规定转移于买方。美国的规定也是有
其道理的。因为,货物买卖合同订立以后,无论是卖方还是买方都应当受合同义务的约
束,卖方交付货物的对价一般只是买方支付价款。所以在货物发运以后,即使卖方仍保
留着货物所有权的凭证,如提单,他对货物的处分权也应当是有限的。比如,他不能毫
无理由地指示承运人把货物转运给第三人。卖方保留提单只应当是作为买方支付货款的
担保,只要买方支付了价款,卖方就有义务按照合同履行交付提单的义务。合同法本条
的规定应当说只是确立了一个原则,像这样的有关具体问题没有涉及。但在今后合同法
的实际应用中则可能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仍然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外有益的
规定确定我们的处理原则。
第一百三十五条 出卖人应当履行向买受人交付标的物或者交付提取标的物的单证
,并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义务。
【释义】本条是关于出卖人基本义务的规定。
买卖合同的买受人的目的就是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所以交付标的物的并转移标的
物所有权是出卖人最基本的义务。这在各国或者地区的民法中都是一致的,如德国、我
国台湾地区“民法典”对出卖人义务的规定首先就是“物的出卖人负有向买受人交付其
物,并使其取得该物所有权的义务。”《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30条也规定
:“卖方必须按照合同和本公约的规定,交付货物,移交一切与货物有关的单据并转移
货物所有权。”
交付是指标的物占有的转移。民法理论将标的物的交付分为现实的交付和拟制的交
付两种。
现实的交付即指出卖人将标的物的占有直接转移于买受人,使标的物处于买受人的
实际控制之下。如将出卖的商品直接交给买受人,将出卖房屋的钥匙交给买受人等等。
都是现实交付。拟制的交付是指出卖人将对标的物占有的权利转移于买受人,以替代现
实的交付。本条规定的出卖人应当履行向买受人交付“提取标的物的单证”的义务,就
是一种拟制交付。这种拟制交付可以称为指示交付,它是指在标的物由第三人占有时,
出卖人将对于第三人的请求提取标的物的权利让与买受人,以代替标的物的实际交付。
最常见的指示交付是将仓单、提单交给买受人。交付必须是依出卖人的意思而作出的,
如未经出卖人的同意,买受人自行将标的物或者提取标的物单证从出卖人处取走,则不
构成交付,而是非法侵占的行为。
买卖合同中买受人的目的是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不言而喻,将标的物的所有权转
移给买受人,同样是出卖人的基本义务。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方法,依法律的规定而定
。动产一般以占有为权利的公示方法,因此,除法律另有特别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
以外,动产所有权依交付而转移。不动产和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动产,如车辆、船舶、航
空器等,以登记为权利公示的方法,因此,其所有权的转移须办理所有权人的变更登记
。无论合同是否作出约定,出卖人都应当协助买受人办理所有权的变更登记手续,并将
有关的产权证明文书交付买受人。在前面提到的在买卖合同成立时出卖人尚未取得标的
物所有权的情况下,出卖人就应当在合同订立后取得该标的物的所有权,以将其转移给
买受人。
第一百三十六条 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或者交易习惯向买受人交付提取标的物单证
以外的有关单证和资料。
【释义】本条是关于出卖人交付有关单证和资料义务的规定。
前条规定,出卖人应当交付标的物或者交付提取标的物单证。提取标的物的单证,
主要是提单、仓单,是对标的物占有的权利的体现,可以由出卖人交付给买受人作为拟
制的交付以代替实际的交付。这种拟制的交付不需要合同作出专门的约定。
除了标的物的仓单、提单这些用于提取标的物的单证外,现实生活中关于买卖的标
的物,尤其是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还有其他一些单证和资料,比如商业发票、产品合格
证、质量保证书、使用说明书、产品检疫书、产地证明、保修单、装箱单等。对于这些
单证和资料,如果买卖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出卖人交付的义务或者是按照交易的习惯,出
卖人应当交付,则出卖人就有义务在履行交付标的物的义务以外,向买受人交付这些单
证和资料。《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34条规定:如果卖方有义务移交与货物
有关的单据,他必须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移交这些单据。”我国民法理
论关于买卖合同出卖人的交付义务中,也有这方面的内容。
第一百三十七条 出卖具有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软件等标的物的,除法律另有规定或
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该标的物的知识产权不属于买受人。
【释义】本条是关于具有知识产权的标的物买卖中知识产权归属的规定。
在买卖合同中,有些标的物本身可能是一定知识产权的载体,如计算机软件等。本
条规定的意旨在于说明作为知识产权的载体的买卖与知识产权买卖的不同。知识产权的
买卖是权利买卖的一种。涉及权利主体转变的合同法律关系,在有关法律中一般称为权
利的转让。如我国专利法第十条规定,专利权可以转让。专利权的转让是指专利权人作
为转让方,将其发明创造专利的所有权或者持有权转移给受让方,受让方支付约定的价
款。除了这种权利转让的合同,我国有关法律还规定了一种权利客体的许可使用合同。
如专利法第十二条规定了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它是指专利权人作为许可方许可被许可方
在约定的范围内实施其所有或者持有的专利技术,被许可方按照约定支付使用费的合同
。这种合同与专利权转让合同的区别在于,后者是以专利所有权的转移为目的的,而前
者是以转让技术使用权为目的的,所以也可理解为专利技术使用权的转让合同,转让人
并不因专利技术使用权的转让而丧失专利所有权。
在权利买卖中,当事人所追求的合同目的与一般的货物买卖是不同的。尽管从根本
上说,一般货物买卖也是权利,即货物所有权的转移,但是,货物的所有权是建立在现
实的、可见的实物之上,其所有权是一个法律上的抽象概念,当事人所追求的是物的实
用性。而权利的买卖或者转让则不同,当事人所追求的是权利本身所体现的利益。作为
买卖对象的权利,尽管也有一定的载体,但买卖当事人看重的显然不是该载体本身,而
是通过它表现的一定技术以及对这一技术享有支配的权利而能带来的利益。因此,如果
一个买卖合同的标的物本身体现着一定的知识产权,除非当事人明确表明,或者法律有
相关规定(如著作权法规定美术作品的展览权随作品原件转移),买卖可以影响知识产
权,那么,该标的物所体现的知识产权就不转移于买受人。
第一百三十八条 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交付标的物。约定交付期间的,出卖
人可以在该交付期间内的任何时间交付。
【释义】本条是关于买卖合同交付期间的规定。
这里可以区分两种情况:
1.合同约定在某确定时间交付。除非对交付的时间有精确要求的合同外,一般落实
到日即是合理的。出卖人约定的时间履行标的物交付义务。迟于此时间,即为迟延交付
。早于此时间,即为提前履行,严格意义上也是一种违约。按照本法总则的规定,买受
人可以拒绝出卖人提前履行债务,但提前履行不损害买受人利益的除外。出卖人提前履
行债务给债权人增加的费用,由出卖人承担。
2.现实生活中大量的合同是约定了一个交付的期间。交付期间指的是一个时间段。
具体的合同纷繁复杂,这一时间段是某几年、某几月或者某几天都有可能。这种情况下
,依照本条规定,出卖人就可以在该交付期间内的任何时间交付,这也是符合当事人意
图的。
本条的规定,借鉴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33条的规定,即“卖方必须按
以下规定的日期交付货物:(1)如果合同规定有日期,或从合同可以确定日期,应在该
日期交货;(2)如果合同规定有一段时间,或从合同可以确定一段时间,除非情况表明
应由买方选定一个日期外,应在该段时间内任何时候交货;或者(3)在其他情况下,应
在订立合同后一段合理时间内交货。”
第一百三十九条 当事人没有约定标的物的交付期限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
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第四项的规定。
【释义】本条是关于买卖合同未约定标的物交付期限或者约定不明确如何处理的规
定。
从条文本身的内容以及合同法的体例安排和立法技术上看,这部法律中的第六十一
条和第六十二条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条文,对于合同内容的确定和合同的履行具有重要的
意义。本法分则各章中经常要引用总则的这两条以确定各有关合同的约定不明时解决的
规则。
按照本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标的物的交付期限没有约定或者
约定不明确时,首先,当事人可以协商达成补充协议;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
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如果这样仍然不能确定,按照本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出
卖人就可以随时履行,买受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出卖人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
间。为了使买受人有一个合理的准备接收标的物的时间,如准备仓库等,出卖人应当在
交付之前通知买受人。即使法律对此不作规定,这也是出卖人按照诚实信用的合同原则
应当履行的义务,因为通知一下对出卖人来说并不是多大的负担,却可以使买受人免受
可能的损害。至于这段准备时间应当多长,则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的确定,难以一
概而论。
第一百四十条 标的物在订立合同之前已为买受人占有的,合同生效的时间为交付
时间。
【释义】本条是关于买卖合同订立之前买受人已占有标的物的情况下,如何确定交
付时间的规定。
在前面的释义中,介绍了交付的含义以及现实交付与拟制交付的区分,提到了交付
提取标的物的单证,就是一种拟制交付,可以称为指示交付。本条规定则涉及到了拟制
交付的另一种形式,可以称为简易交付。它指的就是买卖合同订立之前买受人已经实际
占有标的物的情况下,合同一生效就视为标的物已交付。例如,甲出租给乙一部照相机
,乙使用过程中产生了买下照相机的念头,经与甲协商,甲同意出卖。尽管甲把照相机
交给乙的行为是在买卖合同订立以前做出的,但那与买卖合同无关。因此,该行为也就
不能作为买卖合同中交付的行为。但又不应要求乙先将照相机先返还给甲,甲再依照买
卖合同把它交付给乙。实际生活中人们也不会这样去做,法律当然也不会作出有悻常理
的规定。从有利于节省交易费用,有利于双方当事人出发,规定买卖合同生效的时间即
为标的物交付时间的规定是适宜的。由于本法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
外,标的物的所有权自交付时起转移。因此,对于本条所规定的情形,合同标的物的所
有权也就从合同生效之时起,从出卖人转移至买受人。
第一百四十一条 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地点交付标的物。
当事人没有约定交付地点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
的,适用下列规定:
(一)标的物需要运输的,出卖人应当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以运交给买受人
;
(二)标的物不需要运输,出卖人和买受人订立合同时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
出卖人应当在该地点交付标的物;不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应当在出卖人订立合同
时的营业地交付标的物。
【释义】本条是关于标的物交付地点的规定。
买卖合同对标的物的交付地点有约定的,出卖人就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交付的义务。
本条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合同对交付地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时法律应当确定怎
样的规则。
与交付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情形一样,合同如果没有约定交付地点或者
约定得不明确的,首先仍然要适用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即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可以
协商达成补充协议,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与确定交付期限不同的是,如果这样仍然不能确定交付地点,不是适用本法第六十
二条的规定,即六十二条第三项所规定的,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
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
在地履行。本条的规定,是在按照本法第六十一条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提出了适用
于买卖合同的特别规则。这些特别的规则与六十二条第三项的规定是不同的,对于买卖
合同,首先要适用本条的规则。但不是说本条与第六十二条第三项是根本上冲突的,如
本条也有在债务人所在地履行的内容。并且,对于本条所未规定的情形,由于第六十二
条第三项属于本法总则的内容,所以仍要适用总则这项条款的规定,如“交付不动产的
,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这一规定也适用于买卖合同。
本条规则的确立,在承继我国有关法律中较好的规定,如民法通则第八十八条的有
关规定的同时,综合参考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有关规定,特别是《联合国国际货物
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本条的规定与该公约第31条的所规定的含义基本上是相同的。
本法买卖合同一章中有相当一部分规定是从借鉴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而来的,这主要是考
虑到该公约的许多规定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贸易活动的特点和要求,符合我国经济体
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我国于1981年9月30日在公约上签字并于1986年12月1
1日批准该公约。该公约虽然调整的是国际货物买卖关系,但从世界范围来看,实行市场
经济的国家对于规范国内贸易的法律与规范国际贸易的法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针对
国际贸易中特有的应区别对待的问题作出专门的规定。这也是符合我国这部统一合同法
的立法精神的。
我国过去的法学理论中,对买卖合同标的物交付地点的问题,存在着这样的一种处
理办法,即以当事人约定的一些交付的方式来确定交付地点。这些交付方式主要是自提
方式、送货方式、代办托运方式等。合同法起草过程中,考虑到当事人约定的这些交付
方式,有些本身就已经说明了标的物交付的地点。因此就摒弃了这种解决的办法,并且
认为此时合同对交付地点的约定是明确的,或者说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属于通
过对合同其他条款的解释可以确定的情形。
本条所确定的规则可以从三个层次把握:
1.如果买卖合同标的物需要运输,无论运输以及运输工具是出卖人安排的,还是买
受人安排的,出卖人的交付义务就是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即使在一批货物需要
经过两个以上的承运人才能运到买方的情况下,出卖人也只需把货物交给第一承运人。
这时即认为出卖人已履行了交付义务。因此,出卖人交付的地点也就是应当将标的物交
付给第一承运人的地点。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有的国际货物买卖中,合同虽然也涉及到了货物的运输
问题,但当事人采用了某种贸易术语,而该术语本身就涵盖了交货的地点,此时就不属
于本条规定的情况了。例如,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交货的条件是“FOB上海”,即使货物
需要从郑州用火车运到上海再由上海海运到西雅图,出卖人的义务也是把货物交付到上
海的指定船舶上,而不是把货物交到郑州开往上海的火车上就算完成了交付。
2.如果标的物不需要运输,即合同中没有涉及到运输的事宜,这时如果出卖人和买
受人订立合同时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出卖人应当在该地点交付标的物。双方当事
人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一般在以下情况中较为常见:买卖合同的标的物是特定物;
标的物是从某批特定存货中提取的货物,例如指定存放在某地的小麦仓库中提取若干吨
小麦作为交付的货物;尚待加工生产或者制造的未经特定化的货物,如买卖的定货将在
某地某家工厂加工制造。
3.在不属于以上两种情况的其他情况下,出卖人的义务是在其订立合同时的营业地
把标的物交付买受人处置。出卖人应当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让买受人能够取得标的物
,如做好交付前的准备工作,将标的物适当包装,刷上必要的标志,并向买受人发出通
知让其提货等。
第一百四十二条 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
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释义】本条是关于标的物毁损、灭失风险承担的基本原则的规定。
本条也是买卖合同一章最重要的条文之一。风险承担是指买卖的标的物在合同生效
后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事由,如地震、火灾、飓风等致使发生毁损、灭失时,该
损失由哪方当事人承担。风险承担的关键是风险转移的问题,也就是说如何确定风险转
移的时间。转移的时间确定了,风险由谁来承担也就清楚了。由于它涉及到买卖双方当
事人最根本的利益,所以从来都是买卖合同法中要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首先,标的物风险转移的时间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作出约定。当事人在这方
面行使合同自愿的权利,法律是没有理由干预的。这在各国法律规定中都是一致的,国
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使用某种国际贸易术语,如FOB、CIF等
或者以其他办法来约定货物损失的风险从卖方转移到买方的时间及条件。我国涉外经济
合同第十三条也规定,合同应当视需要约定当事人对履行标的承担风险的界限;必要时
应当约定对标的的保险范围。尽管该条文中使用了“应当”的用语,但允许当事人对此
问题作出约定是明确的。在大宗贸易尤其在国际贸易中,当事人往往都会通过各种方式
,很多通过采用国际贸易术语的方式在合同就确定了风险转移的时间。如约定以FOB、C
FR或者CIF条件成交时,货物的风险都是在装运港装船越过船舷时起,由卖方转移于买方
。
然而,法律必须要确定一个规则,以解决合同当事人对此问题未作约定或者约定不
明确时,标的物的风险从何时起转移。发达国家法律一般对此都有具体规定,但各国的
规定不尽一致,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所谓的“物主承担风险原则”或者“所有权原则”,英国法和法国法属于此类
。这种原则是说标的物的风险转移的时间应当与所有权的转移时间相一致,即所有权转
移给买受人时,风险也随之移转给买受人。
另一种是所谓“交付原则”,即不把风险转移问题与所有权转移问题联系在一起,
而是以标的物的交付时间来确定风险转移的时间。美国、德国以及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
合同公约等都是采取的这种原则。
合同法起草过程中参考比较了这两种原则,最终确定采纳后一种作为我国处理这一
问题的办法。理由是风险转移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而所有权的转移则是抽象的,因而
以所有权的转移来确定风险转移的做法不可取。标的物的交付是一个事实问题,易于判
断,清楚明了,以它为标准有利于明确风险的转移。因此,本条规定,标的物毁损、灭
失的风险,交付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后由买受人承担。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我国民
法通则和本法都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以外,买卖标的物的所有权
自交付时起转移,而本条又规定标的物的风险自交付时起转移。但不能认为这种情况下
区分风险承担的所有权原则与交付原则没有意义。因为,本法所规定的所有权自交付时
起转移是在法律没有另外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相关约定的情况下才发生效力的。比如,
如果当事人约定自合同成立或者自标的物价款支付完毕时起所有权转移,那么所有权的
转移就依当事人的约定,而对于标的物风险,如果当事人没有专门约定,则要自交付时
起转移。对于法律规定须办理一定手续标的物所有权才能转移的情况,与此道理相同。
本条确立的规则属于合同法的一般性规则,如果特别法另有专门的规定,则应当适
用该特别法的规定。
第一百四十三条 因买受人的原因致使标的物不能按照约定的期限交付的,买受人
应当自违反约定之日起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
【释义】本条是关于标的物因买受人过错致使交付迟延情况下,风险转移的规定。
依照前条,标的物的风险自交付时起,由出卖人转移至买受人。在合同履行中发生
交付迟延的情况下,就要考虑按此规则处理是否会导致对当事人各方的不公平。如果有
,就需要作出相应的补充规定。在标的物迟延交付是由买受人过错造成的情况下,如果
仍然坚持标的物的风险自交付起转移,则显然对出卖人是不公平的。因为他已经为标的
物的交付做好了准备,标的物已处于可交付的状态,而买受人则违反了及时接收标的物
的合同义务。因此,本条作出这样的规定,是合情合理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
公约》第69条也规定,在相关情况下,买方从货物交付给他处置但他不收取货物,从违
反合同时起,承担货物的风险。
第一百四十四条 出卖人出卖交由承运人运输的在途标的物,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
以外,毁损、灭失的风险自合同成立时起由买受人承担。
【释义】本条是关于路货买卖中的标的物风险转移的规定。
路货买卖是指标的物已在运输途中,出卖人寻找买主,出卖在途的标的物。它可以
是出卖人先把标的物装上开往某个目的地的运输工具(一般是船舶)上,然后再寻找适
应的买主订立买卖合同,也可以是按一个买卖合同买受人未实际收取标的物前,再把处
于运输途中的标的物转卖给另一方。一般路货买卖以后一种形式为多,往往是在CIF条件
下买方取得卖方交付的有关货物单证后转卖货物。《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
68条对路货买卖的风险承担问题作了规定,对于在运输途中销售的货物,从订立合同时
起,风险就转移到买方承担。但是,如果情况表明有此需要,从货物交付给签发载有运
输合同单据的承运人时起,风险就由买方承担。尽管如此,如果卖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知
道或者理应知道货物已经遗失或者损坏,而他又不将这一事实告知买方,则这种遗失或
者损坏应由卖方负责。
出卖在运输途中的货物,一般在合同订立时,出卖人就应当将有关货物所有权的凭
证或者提取货物的单证等交付买方,货物也就处在了买方的支配之下。因此,一般说来
,从订立合同时起转移货物的风险承担也是合理的。但实际问题是,以合同订立之时来
划分路货买卖的风险承担有时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在订立买卖合同时,货物已经装在运
输工具上处于运输的途中,在收集不到确切证据的情况下,买卖双方都难以搞清风险的
发生到底是发生在运输途中的哪一段,是在合同订立之前还是在之后。所以公约作出了
这样的规定,即如果情况表明有此需要,从货物交付给签发载有运输合同单据的承运人
时起,风险就由买方承担。这就把风险转移的时间提到了货物交付承运人之时,也就是
说从货物交付运输之时起,货物风险就由买受人承担了。之所以这么处理是因为在路货
买卖中一般出卖人要转移货物有关单证给买受人,而货物的保险单一般也是同时转让的
,当货物发生风险时,买受人就可以凭保险单向保险公司索赔。这样就不会因此规定造
成对买受人的不公平。所以,在适用“如果情况表明有此需要”的条件时,就要综合考
虑上述的情况,即是否难以确定风险发生的时间,以及买受人是否享有保险利益等。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出卖人在订立合同时已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货物已经灭失或者损坏,
而他又隐瞒这一事实不告知买方,则这种灭失或者损坏应由出卖人负责。这是很合理的
。
第一百四十五条 当事人没有约定交付地点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
一条第二款第一项的规定标的物需要运输的,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后,标
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买受人承担。
【释义】本条是关于出卖人依法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即为履行交付义务的情
况下,标的物风险转移的规定。
本条规定是要解决标的物在运输中的风险由谁承担的问题。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第
二款第一项规定,当事人未约定交付地点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
又不能确定时,如果是标的物需要运输的,出卖人应当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以运
交给买受人。这项规定实际上确定了在这种情况下,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
就是履行了合同的交付义务。而本法规定标的物的风险,交付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后
由买受人承担。所以规定这种情况下在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后,标的物的
风险由买受人承担就是符合逻辑的。
大量的买卖合同,尤其是国际贸易都涉及到货物的运输,而在运输过程中又容易发
生各种风险导致标的物的毁损、灭失。所以确定货物运输中的风险由谁承担是一个非常
重要并且十分现实的问题。规定其风险由买方承担的理由是买方所处的地位使他能在目
的地及时检验货物,在发现货物受损时便于采取必要的措施,包括减轻损失,及时向有
责任的承运人请求赔偿以及向保险人索赔等。某些国际贸易惯例也确定了这样的原则,
如采取FOB、CIF和CFR条件订立买卖合同时,都是由买方承担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风险。
第一百四十六条 出卖人按照约定或者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二款第二项的规
定将标的物置于交付地点,买受人违反约定没有收取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自违
反约定之日起由买受人承担。
【释义】本条是关于买受人不履行接收标的物义务情况下,标的物毁损、灭失风险
承担的规定。
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二款第二项规定,当事人未约定交付地点或者约定不明确,
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如果标的物不需要运输,出卖人和买受人订
立合同时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那么出卖人应当在该地点交付标的物;不知道标的物
在某一地点的,应当在出卖人订立合同时的营业地交付标的物。总之,这种情况就是出
卖人有义务在某一地点将标的物交付给买受人。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届至时,如果标
的物已经特定于合同项下而且出卖人已经完成了必要的交付准备工作,让买受人能够取
得标的物,如将标的物适当包装,刷上必要的标志,并向买受人发出通知让其提货等,
则标的物就处在了可以交付买受人处置的状态。如果这时买受人违反合同的约定没有接
收标的物,那么按照该条的规定,买受人就从违反约定之日起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
风险。
第一百四十七条 出卖人按照约定未交付有关标的物的单证和资料的,不影响标的
物毁损、灭失风险的转移。
【释义】本条是关于出卖人交付有关标的物的单证和资料的义务与标的物毁损、灭
失风险承担的关系的规定。
本条适用的范围主要是买卖合同涉及标的物运输的情况。
本章规定,当事人可以在买卖合同中约定保留标的物所有权的条款。该条款可以约
定买受人未履行支付价款或者其他义务的,标的物的所有权属于出卖人。在涉及标的物
运输的买卖合同中,出卖人不向买受人移交有关标的物的单证,其性质可以由当事人在
合同中约定,当事人可以约定这就是出卖人保留标的物所有权的表示。在合同对此没有
约定时,各国解决的办法不尽一致。如英国法律可能就认为这表明卖方保留了所有权,
而美国统一商法典则认为这对卖方只是作为买方支付价款的担保,但并不影响标的物所
有权的转移。然而,按照前面的释义中所述,合同法确立的标的物风险转移的原则,除
当事人另有约定以外,是以标的物的交付作为标准,而不与标的物的所有权相联系。因
此,无论出卖人不交付标的物的单证是否意味着所有权的保留,都不影响标的物的风险
从交付时起由出卖人转移给买受人。本条借鉴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67条的规定,即
“卖方有权保留控制货物处置权的单据,并不影响风险的转移”。
第一百四十八条 因标的物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
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标的物
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
【释义】本条是关于出卖人根本违约的情况下,风险承担的规定。
本条是参考美国统一商法典作出的规定,美国统一商法典规定了出卖人违约与买受
人风险承担的关系。首先,如果出卖人所交付的货物不符合约定,足以使买受人有权拒
收货物时,则在出卖人消除了货物的缺陷,或者在买受人接受货物以前,货物的风险仍
由出卖人承担。这里的“接受”指的是买受人对货物的认可。其次,如果买受人有正当
理由拒绝对货物的接受,则他可以在保险合同所不包括的限度内,认为出卖人自始就承
担了货物的风险。
第一百四十九条 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买受人承担的,不影响因出卖人履行
债务不符合约定,买受人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权利。
【释义】本条是关于买受人承担风险与出卖人违约责任关系的规定。
本条是参考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作出的规定。它表明在出卖人违约的情况下,买
受人虽然按照本法的规定承担了标的物风险,但并不影响因出卖人的违约行为,买受人
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权利,如请求损害赔偿。
在标的物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情况下,可以适用前条的
规定。
第一百五十条 出卖人就交付的标的物,负有保证第三人不得向买受人主张任何权
利的义务,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释义】本条是关于出卖人权利担保义务的规定。
买卖合同中出卖人对标的物的权利担保指的是出卖人应当保证对标的物享有合法的
权利,没有侵犯任何第三人的权利,并且任何第三人都不会就该标的物向买受人主张任
何权利。买卖合同根本上就是标的物所有权的转让,因此,出卖人的这项义务也就是其
一项最基本的义务。本条所规定的义务是买卖合同中出卖人的一项法定义务,即使合同
中对其未作约定,出卖人也必须履行。我国台湾民法第349条也规定,出卖人应担保第三
人就买卖之标的物对于买受人不得主张任何权利。英国货物买卖法第12条规定,除另有
规定外,在任何买卖合同中,卖方有一项默示的义务(即无论合同是否约定,都应当承
担的义务),保证他享有出售该项货物的权利。并且保证他所出售的货物不存在任何订
约时未曾告知买方的担保权益,从而使买方能安稳地占有货物,不受他所不知道的第三
人的干扰。
具体说,出卖人的保证义务包括:1.出卖人对出卖的标的物享有合法的权利,他须
对标的物具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出卖人作为代理人替货主出售货物,即是出卖人具有
处分权的情形。而出卖人将其合法占有或者非法占有的他人财产作为出卖的标的物,或
者出卖自己只有部分权利的标的物,如与他人共有的财产等都是对此项义务的违反。2,
出卖人应当保证标的物上不存在他人可以主张的权利,如抵押权、租赁权等。3.出卖人
应当保证标的物没有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确定出卖人的这项义务比较复杂,需要结合
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作出判断。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对此有比较具体的规定。本条规
定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主要考虑的也是这方面的情况。
出卖人未能履行权利担保的义务,使得合同订立后标的物上的权利缺陷没有去除,
属于出卖人不履行债务的一种情况,买受人可以依照本法总则第七章违约责任的规定,
请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即使在标的物的部分权利属于他人的情况下,也可以认为出
卖人的行为构成了根本违约,即严重影响了买受人订立合同所期望的经济利益,买受人
可以单方解除合同。如果买受人不想解除合同,则可以请求出卖人减少标的物的价款。
如果有关专门立法对有权利缺陷标的物的买卖作出特别规定,则首先要依照其规定
。如我国担保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转让已办理登记的抵押物的,应当
通知抵押权人并告知受让人转让物已经抵押的情况;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权人或者未告知
受让人的,转让行为无效。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有关抵押物的买卖合同就应当按照无
效处理,当事人应当依照本法有关合同无效的条文确定其权利义务关系。
另外需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本章规定的权利担保义务的这些条文的目的只是明确
在买卖合同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不解决买卖合同对货物所有权所产生的影响问
题。因此,如果出卖人将其根本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的财产拿来出售,而买方并不知
情出钱购买之后,一旦财产的真正所有人向买方提出索回财产时,该善意(即不知情)
的买受人能否在法律上得到保护,能否取得财产的所有权而不返还给原所有人,这个问
题属于物权法调整的范畴。本法在这里不作回答,本章的这些条文只是规定对于标的物
的权利状况出卖人对买受人应承担什么义务,买受人对出卖人享有什么权利。顺便说一
句,我国目前尚未制定物权法,而且现有的法律中也未明确对善意买受人的保护问题,
实践中处理这一问题也不很统一。因此,亟需制定物权法对此明确规范。
第一百五十一条 买受人订立合同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第三人对买卖的标的物享有
权利的,出卖人不承担本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的义务。
【释义】本条是关于出卖人权利担保义务免除的规定。
依照前条规定,买卖合同的出卖人对于买受人应当承担权利担保义务。但是,在订
立合同时,如果买受人已知或者应知标的物在权利上存在缺陷,除合同没有约定相反的
意思,就应当认为买受人抛弃了对出卖人的担保权。因为买受人在订立合同时明知这种
情况就等于表示愿意购卖有权利缺陷的标的物。这同买受人明知货物有质量上的瑕疵而
仍愿意购买的道理是一样的。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351条也规定,买受人于契约成
立时知有权利之瑕疵者,出卖人不承担保之责,但契约另有订定者不在此限。”契约另
有订定,可以表现为在合同中约定出卖人负有在合同订立后除去权利缺陷的义务,则在
这种情况下出卖人的权利担保义务就不得免除。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41条也规定,
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必须是第三方不能提出任何权利或者请求的货物,但买方同意在受制
于这种权利或者请求的条件下,收取这项货物的除外。
另外,如果就买受人是否知情发生争议,出卖人如果主张买受人在订立合同时明知
标的物的权利缺陷,则对此举证的责任在出卖人,而非买受人。
第一百五十二条 买受人有确切证据证明第三人可能就标的物主张权利的,可以中
止支付相应的价款,但出卖人提供适当担保的除外。
【释义】本条是关于买受人就标的物的权利缺陷行使中止支付价款权的规定。
本条赋予买受人中止支付价款权的目的在于对买受人提供一种积极的保护,使其免
受可能丧失标的物权利的损害。但买受人行使这一权利时,应当依照本条的规定,首先
要有“确切的证据”,其次,只能中止支付与受影响的标的物“相应”的价款。
大陆法系的一些民法典也有类似的规定。如日本民法典第576条规定,有就买卖标的
主张权利者,致买受人有丧失其买受权利之全部或一部之虞时,买受人可以按其危险程
度,拒绝支付价金的全部或一部。但是,出卖人已提供相当担保时,不在此限。我国台
湾地区“民法典”第368条规定,买受人有正当理由恐第三人主张权利致失其因买卖契约
所得权利之全部或一部者,得拒绝支付价金之全部或一部,但出卖人已提出相当担保者
不在此限。可以看出,在给买受人此项权利的同时,为了不过分损害出卖人的利益,这
些法律和本条都规定,出卖人可以提出以提供担保的办法使买受人支付价款。这种担保
应当是与买受人有理由证明的可能损害相适应的。
第一百五十三条 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质量要求交付标的物。出卖人提供有关标
的物质量说明的,交付的标的物应当符合该说明的质量要求。
【释义】本条是关于标的物应当符合约定质量的规定。
质量要求是买卖合同的重要条款。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应当符合约定的质量要求,
否则,买受人可以依照本法第七章的规定请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国际货物销售合同
公约第35条也规定了类似的内容。即“卖方交付的货物必须与合同所规定的数量、质量
和规格相符,并须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方式装箱或包装。”
出卖人提供的有关标的物质量的说明,严格说来,也是当事人对标的物质量要求的
一种约定。这些都属于买卖合同对标的物的明示约定。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313条的有
关规定,很有参考作用。即明示担保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表现:1.如果卖方对买方就
有关货物在事实方面作出了确认或者许诺,并作为交易基础的组成部分,就构成一项明
示担保,即保证他所出售的货物与他所作的确认或者许诺相符。这种对事实所作的确认
或者许诺可以用货物的标签、商品说明及目录等方式表示,也可以记载在合同内。例如
,如果卖方在出售服装的标签上写明“100%纯棉”,这就是一项对事实的确认,就是一
项明示的担保。2.卖方对货物所作的任何说明,只要是作为交易基础的一部分,就构成
一项明示担保,卖方所交的货物必须与该项说明相符。3.作为交易基础的组成部分的样
品、模型,也是一种明示担保,卖方所交的货物应当与样品或者模型一致。本法为使凭
样品买卖的合同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更加明确,在本章中单独设立一条样品买卖的条文
。以上所介绍的美国法律的这些有关规定,可以帮助了解本条的意旨。
第一百五十四条 当事人对标的物的质量要求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
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本法第六十二条第一项的规定。
【释义】本条是关于买卖合同标的物法定质量担保义务的规定。
本条也是买卖合同一章中最重要的条文之一。它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买卖双方如果在
合同中对标的物的质量要求问题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时怎么办。与合同的其他条款
一样,首先要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予以确定。确定不了的,接着适用本法第六十
二条的有关一般性规定。即“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这是买卖
合同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大陆法系有关的制度称为瑕疵担保制度,英美法系则称为默
示担保制度。
大陆法要求出卖人保证他所出售的标的物没有质量瑕疵。所谓质量暇疵,是指标的
物存在不符合规定或者通用质量规格的缺陷,或者影响使用效果等方面的情况。如德国
民法典和台湾民法典都规定,物之出卖人对于买受人应担保其物之危险移转于买受人时
无灭失或减少其价值之瑕疵,亦无灭失或减少其通常效用或契约预定效用之瑕疵,但减
少之程度无关重要者不得视为瑕疵。出卖人并应担保其物于危险移转时具有其所保证之
品质。
英美法默示担保制度以美国统一商法典的规定为典型。默示担保的含义在于,它不
是由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规定的,而是法律认为应当包括在合同之内的,只要买卖合同
双方在合同中没有作出相反的约定,则法律上所规定的默示担保就可以依法适用于他们
之间的合同。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对出卖人的质量担保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其内容
与英美法上默示担保制度相似,公约第35条规定,除双方当事人业已另有协议外,货物
除非符合以下规定,否则即为与合同不符:(1)货物适用于同一规格货物通常使用的目
的;(2)货物适用于订立合同时曾明示或默示地通知卖方的任何特定目的,除非情况表
明买方并不依赖卖方的技能和判断力,或者这种依赖对他是不合理的;(3)货物的质量
与卖方向买方提供的货物样品或样式相同;(4)货物按照同类货物通用的方式装箱或包
装,如果没有此种通用方式,则按照足以保全和保护货物的方式装箱包装。以上四项义
务,是在合同当事人没有其他约定的情况下,由公约加于卖方身上的义务。这些要求反
映了买方在正常交易中对所购买的货物所抱有的合理期望。因此,只要双方当事人在合
同中没有作出与此相反的约定,公约的这些规定就适用于他们之间的合同。
本条借鉴了以上两种制度的合理规定,主要是以英美法的默示担保制度作为参考。
大陆法系的瑕疵担保责任是不同于违约责任的一种法定责任,其理论认为,违约责任属
于过错责任,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的前提是他对违约行为有过错。而瑕疵担保责任是无
过错责任,只要出卖人不履行瑕疵担保义务,无论其是否有过错,该责任都要承担。而
合同法关于总则违约责任的规定即是采取的无过错原则,不考虑违约方的主观状态,只
要有违约行为,就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因此,就没有必要在违约责任之外再设立瑕疵担
保责任。但大陆法有关出卖人瑕疵担保义务的一些规定还是合理的,可以借鉴。英美法
的默示担保制度与起草合同法买卖合同一章的思路则基本上是一致的。合同双方当事人
明确约定的标的物质量要求,出卖人提供的标的物必须符合,否则构成违约。如果当事
人没有约定的,由法律规定出卖人应当履行的义务,这些规定就视为当事人约定的义务
,出卖人不履行该义务,同样是违约。这样既使问题简单化,便于实际操作,又与本法
总则的规定相协调,在逻辑关系上是合理的。
本条规定的出卖人法定质量担保义务是,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符合该标准
,没有的,要使标的物的质量符合同种物的通常标准或者为了实现合同目的该物质量应
当达到的特定标准。应当讲,这是一种比较原则的表述。然而,由于实际生活中买卖合
同的情况纷繁复杂,涉及的标的物以及合同标的额千差万别,试图在法律中作出具体明
确的规定不仅很难做到并反而不利于调整具体的合同关系。对本条的理解,可以参考上
述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而它在实践中的适用则要结合所遇到的个案进行具体的分析,
以确定“通常标准”或者“特定标准”的内容,即在具体问题的处理过程中体现出法律
规定的原则和精神。
第一百五十五条 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买受人可以依照本法第
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要求承担违约责任。
【释义】本条是关于标的物质量不符合要求时,买受人权利的规定。
本条所规定的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既包括标的物的质量要求由合
同当事人明确约定的情形,也包括在前条中通过法律规定的情形。
本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
任。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
受损害方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请求修理、更换、重做、退货
、减少价款或者报酬。质量不符合约定,造成其他损失的,可以请求赔偿损失。买卖合
同中买受人对出卖人的质量违约行为,就可以通过这些规定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第一百五十六条 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包装方式交付标的物。对包装方式没有约
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应当按照通用的方式包
装,没有通用方式的,应当采取足以保护标的物的包装方式。
【释义】本条是关于标的物包装方式的规定。
标的物的包装方式既可以指包装物的材料,又可以指包装的操作方式,它对于标的
物品质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一些易腐、易碎、易潮以及如化学物品等更是这样
。对有些标的物来说,质量标准的一部分可能就通过包装本身来表现。因此,本章特设
一条予以规定。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应当符合合同约定的包装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
定不明确的,照例要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解决,仍然解决不了的,本法第六十二条没有
针对此项规定一般性的规则,而要适用本条的规定。本条的规定借鉴的是国际货物销售
合同公约第35条的有关内容。即卖方交付的货物必须与合同所规定的数量、质量和规格
相符,并须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方式装箱或包装。除双方当事人业已另有协议外,货物除
非符合以下规定,否则即为与合同不符:……货物按照同类货物通用的方式装箱或包装
,如果没有此种通用方式,则按照足以保全和保护货物的方式装箱包装。至于何为“足
以保护标的物的包装方式”,则需根据具体的买卖合同标的物作出判断。
第一百五十七条 买受人收到标的物时应当在约定的检验期间内检验。没有约定检
验期间的,应当及时检验。
【释义】本条是关于买受人对标的物的检验义务的规定。
买卖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在出卖人交付标的物后,接着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买受人
对标的物的检验。检验的目的是查明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是否与合同的约定相符,因此
它密切关系着买受人的合同利益,各国法律都赋予买受人检验标的物的权利。例如,美
国统一商法典对此规定得较为全面。该法典第2—513条规定,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买
方在支付货款和接受标的物以前,有权对货物进行检验。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按照
合同约定办理。如合同未作约定,在卖方负责把货物运到目的地的情况下,应在目的地
进行检验。在其他情况下,应当在合理的时间、地点,以合理的方式进行检验。如检验
表明货物与合同约定相符合,检验的费用由买方承担,反之由卖方承担。如果合同约定
采用交货付款或者交单付款等付款条件,则买方就得在检验之前付款。在国际贸易中,
大都采用交单付款方式,买方通常都是在卖方移交提单时支付货款,等货物运达目的地
后再进行检验。在这种情况下,买方虽已按合同约定支付了货款,但并不构成对货物的
接受,也不影响买方检验的权利以及对卖方违约采取各种法律补救措施的权利。
同时,对标的物的及时检验,可以尽快地确定标的物的质量状况,明确责任,及时
解决纠纷,有利于加速商品的流转。否则,就会使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长期处于
不稳定的状态,不利于维护健康正常的交易秩序。所以,本条要求买受人收到标的物后
应当及时进行检验。
为使买受人能够正常地对标的物进行检验,出卖人应当有提供技术资料的义务。经
济合同法以及有关法规中对此作过规定。如经济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供方必须对产品
的质量和包装质量负责,提供据以验收的必要技术资料或实样。工矿产品购销合同条例
更进行了具体化:供方应对提供的产品的质量负责。供方交货时,应将产品合格证(或
质量保证书)和双方商定的必要的技术资料随同产品或运单交需方据以验收。需方在验
收中,如果发现没有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和必要的技术资料,在托收承付期内有权
拒付这部分产品的货款,并应将产品妥为保管,立即向供方索要,供方应及时补送给需
方。超过合同规定交货期限补交的,即作为逾期交货处理。
第一百五十八条 当事人约定检验期间的,买受人应当在检验期间内将标的物的数
量或者质量不符合约定的情形通知出卖人。买受人怠于通知的,视为标的物的数量或者
质量符合约定。
当事人没有约定检验期间的,买受人应当在发现或者应当发现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
量不符合约定的合理期间内通知出卖人。买受人在合理期间内未通知或者自标的物收到
之日起两年内未通知出卖人的,视为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符合约定,但对标的物有质
量保证期的,适用质量保证期,不适用该两年的规定。
出卖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提供的标的物不符合约定的,买受人不受前两款规定的通
知时间的限制。
【释义】本条是关于买受人检验标的物的异议通知的规定。
买受人通过对标的物的检验,如果发现标的物的数量、品种、型号、规格、花色和
质量不符合同规定,应当一面对标的物妥为保管,一面向出卖人发出异议通知。
关于提出异议的时间以及不在规定的时间提出异议的法律后果,起草合同法的过程
中,一方面参考借鉴了国外的有关规定,同时也对我国法律法规中一些有益的规定进行
了合理的吸收修改。其中涉及的主要是工矿产品购销合同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即需方
在向供方提出书面异议时,按以下规定办理:一、产品的外观和品种、型号、规格、花
色不符合同规定,属供方送货或代运的,需方应在货到后10天内(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
行商定期限者除外)提出书面异议;需方自提的,应在提货时或者双方商定的期限内提
出异议。二、产品内在质量不符合同规定的,不论供方送货、代运或需方自提,需方应
在合同规定由供方对质量负责的条件和期限内检验或试验,提出书面异议;某些产品,
国家规定有检验或试验期限的,按国家规定办理。三、对某些必须安装运转后才能发现
内在质量缺陷的产品,除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行商定提出异议的期限外,一般从运转之
日起六个月以内提出异议。四、在书面异议中,应说明合同号、运单号、车(船)号,
发货和到货日期;说明不符合同规定的产品名称、型号、规格、花色、标志、牌号、批
号、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号、数量、包装、检验方法、检验情况和检验证明;提出
不符合同规定的产品的处理意见,以及当事人双方商定的必须说明的事项。修改的过程
中,开始也是考虑像条例那样区分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各种情形以及不同种类的标的物来
确定时间。后来认为,一方面针对不同情况简单地规定出“10天”或者“6个月”这样的
期间以适用于实践中的具体合同不尽科学合理。另一方面概括出实际生活中各种各样的
质量违约的情形也没有把握。因此,最后采取了本条的规定方式。
当事人如果约定检验期间,买受人就应当在检验期间内将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不
符合约定的情形通知出卖人。买受人怠于通知的,视为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符合约定
。
对于没有约定检验期间的情况,法律不去对质量违约的情形进行分类并相应地规定
出买受人提出异议的期间,而是规定了买受人收取标的物开始检验之后发现或者应当发
现标的物的质量或者数量不符合约定之日起的合理期间。这个时间段,法律不可能也不
应当具体地规定出来,而是要针对不同的买卖合同,不同的标的物,不同的质量违约情
形进行个案的分析确定。
买受人如果在发现或者应当发现标的物的质量或者数量不符合约定时起的合理期间
内没有向出卖人发出异议通知,依照法律规定,就视为标的物的质量或者数量符合约定
,即从法律上认为买受人认可了标的物。法定异议通知时间的这个法律后果同工矿产品
购销合同条例的规定是一样的。此外,本条还规定了一个最长的异议通知时间。前面所
讲的是买受人在发现或者应当发现标的物的质量或者数量不符合约定时起的合理期间内
通知,“买受人发现或者应当发现”可能是在收到标的物的当时,也可能是在之后的几
天,甚至可能是之后的几年。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便捷和加快商品的流转要求当事人
之间的法律关系不应当过长时间地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正是从这种考虑出发,本条规定
,买受人自标的物收到之日起两年内未通知出卖人的,视为标的物的质量或者数量符合
约定。也就是说,在两年内,无论买受人是否发现或者应当发现标的物不符合约定,只
要未向出卖人提出异议,就都视为他认可接受了标的物。两年的时间基本上是可以适用
于绝大多数的买卖合同的。如果合同对标的物的质量保证期作了约定,如某啤酒在标识
中注明保质期180天,就应当认为,这构成了当事人对最长的异议通知时间的约定。这时
就不适用本条“两年”法定期间的规定。
最后,本条规定,“出卖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提供的标的物不符合约定的,买受人
不受前两款规定的通知时间的限制。”本条规定的目的是促进和加速商品交易,但客观
上是有利于出卖人的。出卖人故意提供不符合约定的标的物属于一种欺诈的行为,对于
从事欺诈的人,不应当让他享有这种法律规定上的利益。这就是该规定的出发点。
第一百五十九条 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数额支付价款。对价款没有约定或者约定
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第二项的规定。
【释义】本条是关于买受人支付价款义务的一般规定。
支付价款是买卖合同中买受人的基本义务,是出卖人交付标的物并转移其所有权的
对流条件。这在各国法律规定上都是一致的。买卖合同对标的物的价款作出约定的,买
受人应当依照约定履行义务,这是没有疑问的。有时合同可能并未直接约定价款的数目
,而是约定了一个如何计算价款的方法,如果该方法清晰明确,同样属于对价款有约定
的情形。
买卖合同当事人未就价款作出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并不导致合同不成立。但需要
法律规定出解决的原则。合同中未约定价款的情况在实践中也是时有发生的。比如,买
方以电报向卖方订购某种型号的机床若干台,要求立即装运,但没有提价格或计价方法
。卖方收到电报后,即按其要求将机床装运给买方。像这样的情况如果认定合同未成立
,对买卖双方来说就失去了一次交易的机会,扩展到整个市场交易行为,无疑阻碍了商
品流转。同时也违背了交易主体的意愿。所以,就要让这样的合同成立,然后,就价款
的问题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比如标
的物的型号、质量等状况就是决定价格多少的重要参照。如果此时仍然不能确定价款怎
么办?国外法律在处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德国规定如果未约定价款则依市场价格
确定,市场价格为清偿时清偿地的市场价格。英美等国的法律也规定应当按照交货时的
合理价格来确定。而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54条则规定,如果合同已有效地订立,但
没有明示或暗示地规定价格或规定如何确定价格,在没有任何相反表示的情况下,双方
当事人应视为已默示地引用“订立合同时”此种货物在有关贸易的类似情况下销售的通
常价格。合同法本条的规定是借鉴公约的规定作出的,即本法第六十二条第二项的规定
:价款不明确的,除依法由政府定价的以外,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
由法律确定价款是为了弥补当事人的订立合同时考虑的不足,而依订立合同时的市场价
格确定是合理地反映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办法。
第一百六十条 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的地点支付价款。对支付地点没有约定或者约
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买受人应当在出卖人的营业地支
付,但约定支付价款以交付标的物或者交付提取标的物单证为条件的,在交付标的物或
者交付提取标的物单证的所在地支付。
【释义】本条是关于买受人支付价款地点的规定。
本条也是借鉴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作出的。该公约第57条规定,如果买方
没有义务在任何其他特定地点支付价款,他必须在以下地点向卖方支付价款:(1)卖方
的营业地;或者(2)如凭移交货物或单据支付价款,则为移交货物或单据的地点。买卖
合同中支付价款的地点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国际货物买卖中更视如此,因为往往涉
及外汇付款的问题。如果双方约定了支付价款的地点,买受人应当依约履行。如果未约
定或者约定不明确,按照本条规定仍然是首先适用本法第六十一条。仍不能确定的,买
受人应当在出卖人的营业地支付。我国民法通则第八十八条也规定,履行地点不明确,
给付货币的,在接受给付一方的所在地履行。如果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价款以移交货
物或单据为条件,则买受人应当在交付标的物或者提取标的物单证的所在地支付价款。
除公约有此规定外,日本民法典第574条也规定,应于买卖标的物交付同时支付价金时,
可于其交付处所支付价金。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如采用CIF、CFR、FOB等条件成交时,通常都是凭卖方提交装运
单据支付货款。无论采用信用证还是跟单托收的付款方式,都是以卖方提交装运单据作
为买方付款的必要条件。所以,交单的地点就是付款的地点。按照国际贸易的通行做法
,采用不同的货款支付方式,交单的地点也是不同的。例如,采用跟单托收的支付方式
,卖方应当通过托收银行在买方的营业地点向买方交单并凭单收取货款。而采用信用证
付款,则卖方是向设在出口地,一般为卖方营业地的议付银行提交有关的单据,并由议
付银行凭单付款。
第一百六十一条 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支付价款。对支付时间没有约定或者
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买受人应当在收到标的物或者
提取标的物单证的同时支付。
【释义】本条是关于买受人支付价款时间的规定。
本条也借鉴了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有关规定。该公约第58条规定,1.如果买方
没有义务在任何其他特定时间支付价款,他必须于卖方按照合同和本公约规定将货物或
控制货物处置权的单据交给买方处置时支付价款。卖方可以支付价款作为移交货物或单
据的条件。2.如果合同涉及到货物的运输,卖方可以在支付价款后方可把货物或控制货
物处置权的单据移交给买方作为发运货物的条件。3.买方在未有机会检验货物前,无义
务支付价款,除非这种机会与双方当事人议定的交货或支付程序相抵触。当事人对付款
时间没有约定,买受人应当在收取标的物同时付款,这也同我国民间“一手交钱,一手
交货”的习惯相符合。此外,日本民法典第373条也有相似的规定,就买卖标的物的交付
定有期限时,推定为就价金交付亦定有同一期限。
第一百六十二条 出卖人多交标的物的,买受人可以接收或者拒绝接收多交的部分
。买受人接收多交部分的,按照合同的价格支付价款;买受人拒绝接收多交部分的,应
当及时通知出卖人。
【释义】本条是关于出卖人多交标的物如何处理的规定。
出卖人多交标的物,在实际生活中并不鲜见。出卖人往往是出于让买受人多买的目
的。依照本条规定,在这种情况下,买受人可以接收多交的部分,对于这部分多交的标
的物,应当按照双方订立合同时约定的标的物价格计算价款,而不是按照交付时的价格
。买受人也有权拒绝接收多交的部分。
本条规定借鉴了国际货物销售公约第52条的规定,即如果卖方交付的货物数量大于
合同规定的数量,买方可以收取也可以拒绝收取多交部分的货物。如果买方收取多交部
分货物的全部或一部分,他必须按合同价格付款。另外,我国工矿产品购销合同条例关
于出卖人多交标的物的情况的规定也是很好的。该条例第十条规定,供方交付的产品多
于合同规定的数量,需方不同意接收的,在托收承付期内,可以拒付多交部分的货款和
运杂费。购销双方在同一地点(同城)的,需方可以拒收多交的部分;购销双方不在同
一地点(异地)的,需方应把产品接收下来,并负责保管,将详细情况和处理意见在货
到后十天内(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行商定期限者除外)通知供方处理。
第一百六十三条 标的物在交付前产生的孳息,归出卖人所有,交付之后产生的孳
息,归买受人所有。
【释义】本条是关于买卖合同标的物孳息的规定。
孳息是“原物”的对称。指由物或者权利而产生的收益。分为“天然孳息”和“法
定孳息”。天然孳息指物依自然规律产生的收益。如土地生长的稻麦、树木的果实、牲
畜的幼畜、挤出的牛乳、剪下的羊毛等。法定孳息指依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收益。如有
利息的借贷或租赁,出借人有权收取利息,出租人有权收取租金等。买卖合同中标的物
涉及的孳息,一般为天然孳息。但如果买卖的不是一般的货物,则届也有可能涉及到法
定孳息,如买卖正被出租的房屋即是。
孳息之产生与原物占有人的照料大有关系,故很多国家有关买卖合同法律都规定孳
息收益人的确定与标的物的交付相联系。如大陆法系的日本民法典第575条规定:“未交
付的买卖标的物产生率息时,孳息属于出卖人。”德国民法典第446条规定:“自交付买
卖标的物时起,物的收益归属于买受人。”本条亦采用此原则而规定。
第一百六十四条 因标的物的主物不符合约定而解除合同的,解除合同的效力及于
从物。因标的物的从物不符合约定被解除的,解除的效力不及于主物。
【释义】本条是关于因标的物主物不符合约定而解除合同的规定。
主物是“从物”的对称。指独立存在,与同属于一人的它物合并使用而起主要经济
效用的物。如自划游船对于船桨、保险箱对于钥匙都为主物。反之从物就是“主物”的
对称。指独立存在,与同属于一人的他物合并使用而起辅助经济效用的物。一般地,从
物的归属依主物的归属而定。本条的规定借鉴的是德国民法典和我国台湾民法典的有关
规定,即“因主物有瑕疵而解除契约者,其效力及于从物。从物有瑕疵者,买受人仅得
就从物之部分为解除。”其理由很简单,即从物附随于主物。
第一百六十五条 标的物为数物,其中一物不符合约定的,买受人可以就该物解除
,但该物与他物分离使标的物的价值显受损害的,当事人可以就数物解除合同。
【释义】本条是关于标的物为数物中的一物时,不符合约定而解除合同的规定。
本条是参考德国民法典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的有关规定作出的,即为买卖标
的之数物中一物有瑕疵者,买受人仅得就有瑕疵之物为解除。其以总价金将数物同时卖
出者,买受人并得请求减少与瑕疵物相当之价额。当事人之任何一方如因有瑕疵之物与
他物分离而显受损害者,得解除全部契约。
例如,买卖大米50袋,价款500元。面粉50袋,价款500元。如果买受人发现面粉质
量不符合约定,可以就面粉部分解除合同,而只买受大米。如果大米与面粉是以总价款
1000元购买的,买受人只能请求减少与面粉相当的价款,而不能解除全部合同。如果质
量不符合约定的物不宜与他物分离,否则将明显受到损害,那么,合同当事人的任何一
方,包括买受人和出卖人,都可以要求解除全部合同。例如,买卖标的物是古对联一副
,其中一联不符合约定的标准,显然只就该一联解除,就失去了悬挂的价值。这种情况
下,就应当允许整个解除。
第一百六十六条 出卖人分批交付标的物的,出卖人对其中一批标的物不交付或者
交付不符合约定,致使该批标的物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就该批标的物解除
。
出卖人不交付其中一批标的物或者交付不符合约定,致使今后其他各批标的物的交
付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就该批以及今后其他各批标的物解除。
买受人如果就其中一批标的物解除,该批标的物与其他各批标的物相互依存的,可
以就已经交付和未交付的各批标的物解除。
【释义】本条是对分批交付标的物的情况下解除合同的规定。
本条借鉴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有关规定。对于分批交付标的物的情况
,如果出现出卖人不履行的情况,买受人要解除合同,应当受本条规定调整。它表现为
三个层次。
第一,一般情况下,出卖人不履行某一批标的物的交付,买受人可以针对该批标的
物不履行的情况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出卖人对该批的不履行构成了根本违约
,即本条所规定的“出卖人对其中一批标的物不交付或者交付不符合约定,致使该批标
的物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买受人可以就该批标的物主张对整个合同的部分解除。
第二,出卖人对某批标的物的根本违约,如果将导致对该批之后各批的根本违约,
买受人就有权解除合同中该批以及其后的这部分。法律并未说明属于这类情形的具体情
况,因为合同实践是复杂的,法律只能作出一个原则性的规定。但是,某批的根本违约
将致使今后各批的根本违约的情况必须是十分明显的,才能适用这一规定。
第三,某批标的物与整个合同的其他各批标的物可能是相互依存的,或者说是不可
分的,否则整个合同的履行将不可能或者没有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买受人如果依法可
以对该批标的物解除,那么他就可以直接解除整个合同。
第一百六十七条 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
一的,出卖人可以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
出卖人解除合同的,可以向买受人要求支付该标的物的使用费。
【释义】本条是对分期付款买卖的规定。
分期付款买卖,是指买受人将应付的总价款,在一定期间内分次向出卖人支付的买
卖合同。分期付款买卖也是一种特殊买卖,其根本特征在于买受人在接受标的物后不是
一次性支付价款,而是将价款分成若干份,分不同日期支付。分期付款买卖在某种意义
上也属于一种赊购,但买受人在接受标的物之后,不是在一定期限内一次性地支付价款
,而是在一定期限内分批次地支付。分期付款买卖中,当事人双方可以自由约定付款的
期限和次数,也可以约定买受人在接受标的物前先支付或者先分期支付若干价款,但在
出卖人交付标的物后买受人至少应当再分两次向出卖人支付价款,否则就不属于分期付
款的买卖。分期付款买卖可于买卖标的物价金较高,买受人筹款一次支付有困难时适用
。由于价金是陆续支付,会使买受人在心理上、履行上不感有过重的负担,因此分期付
款买卖能促进昂贵品的消费,如购买商品房、汽车多采用分期付款方式。
一、法律对分期付款出卖人避免风险的特别约定的限制
分期付款买卖使买受人未支付全部价金即取得买卖标的物,出卖人未得到全部价金
即需移转买卖标的物,出卖人存在不能取得全部价金的风险。因此,在分期付款买卖合
同中出卖人为躲避风险,往往提出一些有利于自己的合同条款。一般来说这也是合理的
,也是合同自愿原则的体现。然而,分期付款的买受人往往是弱者,其利益容易受到损
害。因此,法律为了防止出卖人提出的这些条款过于苛刻,就应当规定出一定的限制,
以保证当事人双方利益的平衡。
出卖人在分期付款买卖中采取的躲避风险的各种措施中,最重要的就是解除合同或
者请求支付全部价款的特约。
设定期限利益丧失约款,为保证及时收取价款,出卖人可以在合同中提出这样的条
款,即买受人不按期支付价金,出卖人有权请求买受人一并支付未到期的价金。这种条
款可以称为期限利益丧失条款。由于分期付款买卖中的期限利益属于买受人,为防止因
特别约定致使买受人一有迟延付款的行为即丧失期限利益的不公平现象,一些国家或者
地区的法律往往对因买受人迟延付款而丧失期限利益的特别约定加以限制,买受人如不
按期付款达到一定程度的违约时,出卖人才能请求其加速支付未到期价金。例如,我国
台湾地区“民法典”第389条规定,分期付款之买卖,如约定买受人有迟延时,出卖人得
即请求支付全部价金者,除买受人有连续两期给付之迟延,而其迟付之价额,已达全部
价金五分之一外,出卖人仍不得请求支付全部价金。本条借鉴这些有益的制度,规定分
期付款的出卖人只有在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的,才可
以请求买受人支付到期以及未到期的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
法律对出卖人请求支付全部价款的特别约定的上述限制,属于法律强制性规定。当
事人在合同中不得限制、排除或者违反这些限制,否则是无效的。但需指出的是,并非
只要当事人的约定与上述规定不一致就导致无效。法律作出这样的规定,目的是为了保
护买受人的利益,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的约定对保护买受人的利益更加有利,则是不违
反法律规定的。例如,当事人的特别约定是,出卖人只有在买受人连续三次未支付价款
,并且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四分之一的,才可以请求买受人支付到期
以及未到期的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那么,这样的约定就是有效的。
除了上面讲的设立期限利益丧失的特别约定以外,出卖人在分期付款买卖中还可以
提出设立一些其他的特别约定,以逃避其风险。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所有权转移的特别
约定。本章规定,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
另有约定的除外。当事人可以在买卖合同中约定保留标的物所有权的条款。该条款可以
约定买受人未履行支付价款或者其他义务的,标的物的所有权属于出卖人。分期付款买
卖的出卖人为保证自己能按期收取价款,可以约定买卖标的物虽交付买受人,但出卖人
保留其所有权,买受人全部支付价金或者在买受人支付若干期价款或者已经支付的价款
达到全部价款的一定比例后,买卖标的物的所有权方能移转买受人。这种特别约定属于
当事人自由行使合同自愿权利的范围。各国法律对此一般少有限制。
二、有关合同解除的特别规定
本法在总则中规定了对于所有合同均适用的关于合同解除的制度。包括当事人可以
在合同中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合同解除。当事人也可以事后
经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的,对方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严重影响订
立合同所期望的经济利益的,对方可以不经催告解除合同。这些是合同解除的一般性规
则,合同法分则如果针对具体合同规定了一些特殊性的规则,那么就是适用特殊优于一
般的原则。本条有关分期付款买卖合同解除的规定就是对总则有关规定的具体化。
首先,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合同订立前或者订立后,协商设立合同解除的条件。而根
据本条的规定,上面讲到的对期限利益丧失特别约定的限制,同样适用于合同的协议解
除,合同的有关约定不得低于法律规定的对保护买受人有利的标准。
其次,达到法定的条件时,合同一方当事人有权单方解除合同。总则规定的这些条
件中,违约行为“严重影响订立合同所期望的经济利益”,乃是一个核心和关键。但总
则这一规定只是一般性的原则表述,至于如何才是严重影响订立合同所期望的经济利益
,不同种类的合同以及具体的各案都应当有不同的适用。按照本条的规定,在分期付款
买卖合同中,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已经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即是法律规
定的具体适用“严重影响订立合同所期望的经济利益”的标准。也就是说,只有达到了
这样的条件,分期付款买卖的出卖人才有权行使合同的单方解除权。
前面讲到了分期付款买卖的出卖人避免风险的问题。在合同解除后,当事人双方应
当将从对方取得的财产返还给对方,有过错的一方并应当赔偿对方因此而受到的损失。
因此,有时出卖人也会考虑提出对解除合同后损害赔偿进行特别约定的方式来追求自己
的最大利益。因为分期付款买卖的标的物是已经交付了买受人的,所以在因买受人一方
的原因而由出卖人解除合同时,买受人在占有标的物期间的利益也是出卖人的损失。出
卖人有可能就提出自己在因买受人的过错而解除合同时有权抵扣已收取的价款或者请求
买受人支付一定金额赔偿的条款。如果这种约定过于苛刻,则就会对买受人不利。为了
维持当事人之间利益的均衡,法律应当限制合同的有关约定显失公平。除合同法总则中
有关显失公平制度和诚实信用原则以及违约金过高可以请求适当减少的规定可以起到这
方面作用外,本条第二款规定,出卖人解除合同的,可以向买受人请求支付该标的物的
使用费。这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出卖人因买受人的原因解除合同时,出卖人向买受人
请求支付或者抵扣的金额,不得超过相当于该标的物的使用费的金额。如果标的物有毁
损,那么出卖人当然还可以请求相应的损害赔偿。
第一百六十八条 凭样品买卖的当事人应当封存样品,并可以对样品质量予以说明
。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应当与样品及其说明的质量相同。
【释义】本条是对凭样品买卖基本权利义务的规定。
凭样品买卖又称货样买卖,是按货物样品确定买卖标的物的买卖,出卖人交付的货
物应当与当事人保留的样品具有相同的品质。凭样品买卖是一种特殊买卖,其特殊性表
现在以货物样品来确定标的物。订货交易多采用凭样品买卖方式。
凭样品买卖是以样品来确定标的物的品质,换句话说,标的物的品质与货样相同是
当事人关于标的物品质的约定,而不是以出卖人交付的货物符合样品的品质为买卖生效
的条件。凭样品买卖要求有样品存在,而且样品应当在订立合同时就存在。并且,当事
人在买卖合同中应当约定以样品来确定标的物的品质,或者写明“凭样品买卖”等表明
凭样品买卖的意思。如果出卖人先向买受人提示样品,而后双方订立合同时未明确表明
进行的是凭样品买卖,则双方不成立凭样品买卖。所以,按照商店中摆列商品购物不属
于货样买卖。
凭样品买卖的特点,是加强出卖人的责任,视为出卖人担保交付的买卖标的物与货
样有同一品质。为了检验买卖标的物是否与货样品质相同,通常采取封存货样的办法,
以待验证。同时,出卖人应当对样品质量予以说明。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应当与样品及
其说明的质量相同是凭样品买卖合同中出卖人应当承担的基本义务。如果出卖未履行这
项义务,买受人不但可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并且可以认为出卖人的违约行为对买受
人来说是“严重影响订立合同所期望的经济利益”,从而符合合同法总则所规定的合同
解除的条件,买受人可以单方解除合同。
第一百六十九条 凭样品买卖的买受人不知道样品有隐蔽瑕疵的,即使交付的标的
物与样品相同,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的质量仍然应当符合同种物的通常标准。
【释义】本条是关于凭样品买卖特殊责任的规定。
瑕疵分为质量瑕疵和权利瑕疵。这里指的是质量瑕疵,即标的物存在不符合规定或
者通用质量要求的缺陷,或者影响使用效果等方面的情况。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
当事人对标的物的质量要求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
能确定的,适用本法第六十二条第一项的规定。而按照第六十二条第一项的规定,质量
要求不明确的,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该标准履行,没有的,要按照通常标准
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特定标准履行。这些规定即是要求在不能明确标的物质量要求的情况
下,出卖人应当担保标的物没有质量瑕疵。
在凭样品买卖中,“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应当与样品的质量相同”。那么是否在样
品存在隐蔽瑕疵的情况下,也可以适用前条的这一规定呢?本条的规定就是为了保护买
受人的利益,针对前条的规定作出的特别规定。既然是隐蔽瑕疵,就是为买受人所不知
道的。因此,按照本条的规定,买受人不知道样品存在隐蔽瑕疵的,即使交付的标的物
与样品相同,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的义务仍然适用于出卖人,而不论出卖人是否知
道样品存在隐蔽瑕疵。如果出卖人明知该瑕疵而故意隐瞒,则甚至可以构成对买受人的
欺诈。
第一百七十条 试用买卖的当事人可以约定标的物的试用期间。对试用期间没有约
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由出卖人确定。
【释义】本条是对试用买卖试用期间的规定。
试用买卖是一种附条件的买卖,指当事人双方约定由买受人试用或者检验标的物,
以买受人认可标的物为条件的买卖合同。如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384条规定,试用
买卖,为以买受人之承认标的物为停止条件,而订立之契约。试用买卖为买卖的一种。
因此,对于试用买卖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应当适用一般买卖的有关规定。但试用买卖为
一种特殊的买卖,与一般买卖相比,自然具有其特殊性:
1.试用买卖约定由买受人试用或者检验标的物
对于一般买卖,出卖人并无义务让买受人试用标的物。而在试用买卖合同中,出卖
人有义务在买卖合同成立前将标的物交付给买受人试用或者检验。如将标的物交给买受
试用或者试穿等。出卖人许可买受人试用或者检验标的物,是成立试用买卖合同的一个
基本条件,出卖人不按约定让买受人试用或者检验标的物的,买受人可以请求出卖人交
付标的物由其试用或者检验,也可以解除合同。
2.试用买卖以买受人认可标的物为生效条件的买卖。
试用买卖合同经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但该种合同对买卖权利义务关系
的发生附有买受人认可标的物的生效条件,也就是说,买卖合同在买受人认可标的物时
才生效。若买受人经试用或者检验对标的物不认可,则买卖合同不发生法律效力。可见
,买受人认可标的物,为条件成就,买卖合同生效;买受人不认可标的物,则为条件不
成就,买卖合同不生效。买受人的认可,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意愿,而不受其他条件的限
制。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标的物非经试用或者检验符合一定的标准或者要求,买卖
合同不生效,那么这种合同就只是一般意义上的附条件买卖合同,而非本法所规定的试
用买卖合同。
试用买卖中,买受人的认可是条件成就,买卖合同生效;买受人拒绝,则条件不成
就,买卖合同不发生效力。买受人认可的,须向出卖人作出同意接受标的物的意思表示
。其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买受人对标的物的认可,应当在约定的时间
内作出,如德国民法典第496条规定,对试用买卖或检验买卖的标的物的认可,仅得在约
定期限内为之;无约定期限者,应在出卖人对买受人规定的相当期限届至前表示之。
标的物的试用期间是试用买卖合同中的重要条款,而试用买卖合同同样适用一般合
同的自愿原则,合同当事人当然可以对标的物的试用期间进行约定。如果当事人在试用
买卖合同中对试用期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那么首先应当依照本法总则第六十一
条的规定予以确定。也就是说,当事人双方可以协议补充;双方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
按照试用买卖合同中的有关条款进行确定;仍然无法确定的,按照交易习惯确定。如果
此时还不能确定,就由出卖人来确定试用的期间。
第一百七十一条 试用买卖的买受人在试用期内可以购买标的物,也可以拒绝购买
。试用期间届满,买受人对是否购买标的物未作表示的,视为购买。
【释义】本条是对试用买卖中买受人认可标的物的规定。
规定试用买卖的买受人在试用期内可以购买标的物,也可以拒绝购买,是为了明确
试用买卖合同中买受人的基本权利。买受人对标的物的认可,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意愿,
而不受其他条件的限制。
从各国有关法律规定来看,在有些情形下,买受人虽未作出明确的认可表示,也视
为认可。这些情形主要有:
1.买受人在认可期限内未作表示。
如德国法规定,标的物为试用或检验的目的交付于买受人者,如买受人未为表示,
视为认可。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规定,标的物因试用已交付于买受人,而买受人不
交还其物或者于约定期限或者出卖人所定之相当期限内,不为拒绝之表示者,视为承认
。”买受人对标的物是否认可,应当及时作出表示,以免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过久地
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因此,合同法也规定,试用期间届满,买受人对是否购买标的物未
作表示的,视为购买。例如,出卖人规定电视机试看三天,三天后买受人既未通知出卖
人接受标的物,也未通知拒绝认可标的物,并且未将电视机退还出卖人,则视为买受人
认可标的物。
出卖人试用标的物,可以是在认可期限内一直占有标的物,也可以是在出卖人占有
的情况下试用或者检验。对于这种出卖人未将标的物转移于买受人占有的情形,买受人
经试用或者检验后未在约定的期限或者出卖人规定的期限内作出拒绝认可的表示时,是
否也视为接受,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是,不论标的物是否交给买受人占有,只
要买受人未在期限内作出意思表示,即视为认可。另一种意见是,标的物未交给买受人
占有情况下,买受人试用或者检验后未在期限内作出表示的,应当视为拒绝。其理由是
,标的物未交给买受人占有情况下,买受人试用后拒绝认可标的物的,不发生返还标的
物的问题。而认可标的物的,则发生出卖人应当交付标的物的问题。因此,这种情况下
,在对买受人试用后未在期限内作出表示的情形进行法律推定时,如果视为买受人以默
示的方式拒绝认可标的物,是比较经济而适当的办法。
2.买受人无保留地支付一部分或者全部的价金,或者对标的物从事试用以外的行为
。
例如,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387条规定,“买受人已支付价金之全部或一部,
或就标的物为非试用所必要之行为者,视为承认。试用买卖自买受人试用或者检验标的
物后表示认可时,条件才成就,合同才发生法律效力。因此,买受人于其认可后才支付
价金。买受人在试用或者检验后虽未表示认可或者拒绝,但无保留地支付了一部分或者
全部的价金,则可以认为买受人以支付价金的形式来表示对标的物认可的意思。在此情
形下,应当推定买受人认可标的物。买受人虽未支付价金,但对标的物从事试用或者检
验以外的行为时,也应当视为认可。因为在试用期间,买受人对标的物并无处置的权利
,如果其从事试用以外的行为,例如将标的物出租或者出卖等,则其显然将标的物视为
自己之物,当然可以视为其对标的物表示了认可。这种情形没有在本条中直接规定,但
应当认为是符合本条意旨的。
第一百七十二条 招标投标买卖的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招标投标程序等,依照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释义】本条是对招标投标买卖的规定。
招标投标买卖指招标人公布买卖标的物的出卖条件,投标人参加投标竟买,招标人
选定中标人的买卖方式。招标投标买卖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出卖人,又可称为招标人,
竞买人,又可称为投标人和买受人,又可称为中标人。招标投标除可作为一种特种买卖
形式外,还适用于承揽、建设工程、运输、服务等合同的订立。
招标投标买卖的程序,可分为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招标时,招标人发
出招标公告。本法第十五条规定,招标公告为要约邀请。投标人投标为要约。投标应当
表明竞买金额,投标后,招标人应当按照公告说明的时间、地点和程序开标。开标后,
招标人组织评标,按评标结果定标,确定中标人,定标为承诺。与同为竞争买卖的拍卖
不同的是,拍卖以最高应价者确为买定人,而招标投标买卖的中标人不一定是出价最高
者,招标人综合衡量投标人条件选择中标人,或许使出价较低者中标。招标人定标,招
标投标买卖成立。
招标投标买卖在现代社会中是一种重要的买卖形式,尤其在大宗定货和政府采购中
能够发挥有益的作用。招标投标买卖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招标投标程序等,应当依
法加以具体规范。考虑到有关部门正在起草与招标投标有关法律的情况,本条作出了这
样的规定。
第一百七十三条 拍卖的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拍卖程序等,依照有关法律、行
政法规的规定。
【释义】本条是对拍卖的规定。
1.拍卖的概念
拍卖是拍卖人以公开竞价的方式,将拍卖标的出售给最高应价人的买卖方式。拍卖
按其性质可分为公法拍卖和私法拍卖。公法拍卖指司法拍卖,私法拍卖指民事拍卖。这
两种拍卖的程序、责任均有不同。司法拍卖指人民法院的拍卖,又称强制拍卖,是人民
法院按照强制执行程序进行的拍卖。私法拍卖是民法上的拍卖,又称任意拍卖,指公民
、法人的拍卖。人民法院委托他人拍卖罚没物品,亦属私法拍卖。
私法拍卖又有自行拍卖和委托拍卖之分。公民、法人自己拍卖自己的财产,为自行
拍卖。拍卖是买卖的一种方式,公民、法人可以运用这种方式出卖所经营的财产。政府
从事民事拍卖,也是自行拍卖。公民、法人、政府和法院委托他人拍卖,为委托拍卖。
私法拍卖实行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
合同法中的拍卖,即指私法拍卖,包括拍卖当事人、拍卖标的、拍卖程序、拍卖责
任等内容。
2.拍卖标的
拍卖的财产称拍卖标的,包括拍卖的物品和财产权利。拍卖标的是有体物的,称拍
卖物。禁止流通物不得作为拍卖物。依照法律或者依照国务院规定需经审批才能转让的
财产,在拍卖前,应当办理审批手续。
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没收的物品,充抵税款、罚款的物品,公安机关保存的超过招领
期限的遗失物品和其它确认为无主物的物品,人民法院依法没收的物品,充抵罚金、罚
款的物品以及无法返还的追回物品,适合拍卖的,也可以作为拍卖物。
1996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拍卖法》,该法已于1997年1月1日施行。拍卖法对于作为拍卖中介人的拍卖企业
进行委托拍卖行为作了具体的规定,但未调整公民、法人自己拍卖自己的财产的自行拍
卖行为。因此,合同法作出规定,拍卖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以及拍卖程序等,依照有关
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依照这一规定,自行拍卖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以及拍卖程序等
,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规定予以确定。
第一百七十四条 法律对其他有偿合同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没有规定的,参照
买卖合同的有关规定。
【释义】本条是买卖合同准用于有偿合同的规定。
以当事人享有合同权利是否需偿付代价为标准,可以把合同分为有偿合同和无偿合
同。当事人享有合同权利时必须向对方支付一定代价的合同,称为有偿合同。大多数合
同都是有偿合同。如买卖合同、租赁合同等。当事人享有合同权利而不必向对方偿付代
价的合同,称为无偿合同。赠与合同是典型的无偿合同,在此合同中,受赠人取得赠与
物无需向赠与人支付任何代价。
有些合同从性质上说就是有偿合同,如果一方当事人只享有合同权利而不支付代价
,就不称其为该种合同。如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即是如此。反之,如赠与合同就只能是
无偿合同,这亦由其性质而定。有些合同,则既可以是有偿合同,又可以是无偿合同,
全在于合同当事人之间是否有偿付代价的约定。如委托合同、保管合同、公民之间的借
贷合同等。
在有偿合同之中,以买卖合同为最重要。因此,本法买卖合同一章条文结构也最完
整详细。而这其中的一些规定,属于有偿合同共通性的规则。从立法技术上的避免重复
繁杂的要求出发,有关条款就不再规定于其他各有偿合同的相关章节之中,而按照本条
的规定,直接可以参照适用关于买卖合同的相应内容。本法对买卖合同以外的各有偿合
同的规定,是具有直接针对性的专门规定,即使与买卖合同的相关规定不同,也要适用
这些专门规定。只有对其没有规定的内容,才可以考虑参照适用买卖合同的有关规定。
第一百七十五条 当事人约定易货交易,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的,参照买卖合同的
有关规定。
【释义】本条是关于互易合同的规定。
互易合同是互易人相互交换标的物,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合同。互易人包括自然人
、法人。互易合同的当事人可以是双方,也可以是三方以上的当事人,如三角互换。互
易合同的当事人互为互易人。互易人各自享有取得对方互易标的物的权利,负有将本人
的标的物转移交付对方的义务。因此,互易是双务、有偿合同。
互易合同与买卖合同最为相似,都是转移合同标的物所有权的合同。不同之点在于
买卖合同是买卖标的物与价金的交换,买受人需向出卖人支付价金,而互易合同是标的
物的交换,无须价金的支付。实际生活中存在附补足金的互易。不等价的互易可附补足
金。不等价互易的互易人互易后,尚有差额,差方可以金钱补足,此为附补足金互易。
附补足金互易实为互易与买卖的混合合同,补足金不够部分应当按买卖合同进行。
以物易物是早期商品交换的合同形态,货币产生后,买卖合同渐居统治地位,互易
合同衰败。而当今社会仍有易货交易,所以一般各国立法都给互易合同留有一席之地,
但只是简略地规定互易概念,其余如互易人的权利义务等,则参照买卖合同的相关规定。
扫描左边二维码手机访问 分享到微信 1. 打开微信,点击“发现”,调出“扫一扫”功能 2. 手机摄像头对准左边的二维码,打开文章 3. 点击右上角分享文章 |
京ICP12010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