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律师事务所 飞跃 律师网站          
 
 
公司诉讼律师 合同律师在线 知识产权律师 房产纠纷律师 交通事故律师 劳动争议律师
股权纠纷律师 保险律师在线 外商投资律师 土地征收律师 工伤事故律师 婚姻家庭律师
法律顾问律师 税务律师在线 银行金融律师 建筑工程律师 医疗事故律师 损害赔偿律师
 
法理学说专栏简介

法理学说

  • 法院参与企业合规改革的基本路径
    日期:2023-03-11 点击:2次

    法院参与企业合规改革的基本路径,包括量刑程序、撤回起诉程序以及未来可能构建的企业缓刑制度。在量刑程序中,法院对检察机关主导的企业合规成效进行审查、确认;撤回起诉程序为审判阶段的企业合规需求提供了实现途径,但是不同改革思路中法院参与企业合规改革的方式和作用不同;未来可能建立的企业缓刑制度,能够为法院主导企业合规提供制度保障。法院参与企业合规改革的三种不同路径,会有各自的特点与优劣,也会面临不同的课题。

  • 论公司法与刑法的良性互动关系:以刑民交叉案件为视角(一)
    日期:2023-03-10 点击:3次

    刑法确立疑罪从无原则;尊重与保护诚实信用、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多赢共享、包容普惠、可持续、可复制的商业模式;确立先民后刑、刑民并进、和而不同的程序正义原则,对同一法律事实与法律关系引发的民刑交叉案件一律采取先民后刑的新思维,对互有牵连、但并不相同的法律事实与法律关系引发的民刑交叉案件采取刑民并进、和而不同的裁判思维。

  • 论公司法与刑法的良性互动关系:以刑民交叉案件为视角(二)
    日期:2023-03-10 点击:2次

    明确追首恶的刑事司法政策,精准锁定并从严处罚公司背后的实质违法者,在裁判民营企业家涉刑案件时要促进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严格区分股东股权与公司法人物权,尊重股权转让的独立性与有效性;刑法落实公有制经济与非公经济平等保护的原则,对侵害国企财产与民企财产的行为实行同罪同罚;采取兼顾公司利益与公司意志的职权范围标准;刑法确立疑罪从无原则

  • 论公司法与刑法的良性互动关系:以刑民交叉案件为视角(三)
    日期:2023-03-10 点击:3次

    为增强我国法律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与科学性,建议推动公司法与刑法的无缝对接、同频共振与良性互动,扭转两法之间存在的碎片化与孤岛化现象;尊重公司法秩序统一性,确保前置法创设的法律秩序受到刑法礼让;明确追首恶的刑事司法政策,精准锁定并从严处罚公司背后的实质违法者,在裁判民营企业家涉刑案件时要促进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

  • 一人公司法律适用问题
    日期:2023-02-24 点击:8次

    一人公司法律适用问题一人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司,司法实务中有诸多疑难问题。本文整理上海一中院商事庭召开的辖区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和人民法院出版社2021年4月出版的《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理解和适用》中有关一人公司的法律适用问题,就一人公司的实务界定、一人公司股权转让后原股东与新股东对公司旧债的责任承担、一人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财产的判断标准、判令一人公司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等问题进行解答,供读者学习参考。

  •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办案实务要点
    日期:2023-02-21 点击:22次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办案实务要点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是随着公益诉讼实践发展而出现的一类特殊的检察公益诉讼案件。由于管辖上与刑事案件一致,此类案件已经成为基层检察机关办理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主要类型。今天,我将结合自己办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实践体会,和大家一起探讨此类案件的办案实务问题。今天的交流以办案流程为主线,谈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 刑事附带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审理模式选择
    日期:2023-02-21 点击:8次

    刑事附带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不仅要追究侵害环境公益违法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而且要对受损害的环境公益实施救济,使受侵害的环境公共利益得以恢复。应结合民事责任具有直接性和优先性的特点,优先选择适用“先民后刑”模式审理刑事附带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并以“先刑后民”模式补充处理不能适用“先民后刑”模式审理的案件。

  • 刑事附带民事环境公益诉讼若干问题探讨
    日期:2023-02-20 点击:17次

    刑事附带民事环境公益诉讼若干问题探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之后各地法院开始广泛受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由检察机关提起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可简称为刑事附带民事环境公益诉讼。因目前法律尚未对这一新型诉讼作出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对其诉讼程序和刑民责任的统筹等问题存在诸多分歧和困惑,亟待深入研究并作出规范。本文试就审判实践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展开探讨。

  • 浅析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在大数据背景的风险挑战及法律保护
    日期:2023-02-20 点击:20次

    浅析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在大数据背景的风险挑战及法律保护随着信息技术和生物科技的发展,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被广泛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识别技术给企业考勤、小区安保、日常出行与消费、疫情防控等各领域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与此同时大数据背景下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也面临着很多风险与挑战,如在信息收集、使用过程中,不正当行为频发;在信息存储过程中,一旦保护技术出现安全漏洞,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泄露或被非法获取,会造成严重的损害后果。因此,我国需要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建立起专门的法律保护体系,来更好地应对大数据背景下个人生物识别信息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民刑交叉案件实体裁判规则研究
    日期:2023-02-19 点击:14次

    民事案件与刑事案件相互交叉、交织时,由于刑法与民法评价视角、调整对象及保护法益等方面的不同,行为人涉嫌刑事犯罪并不必然导致其以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名义与相对人缔结的合同无效,合同效力应根据民事法律的相关规定及结合具体情形予以判断。在认定行为人所在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对受害人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时,无论受害人提起的是合同之诉还是侵权之诉,其所诉请的赔偿损失范围应是刑事程序对行为人财产追赃未能实现的部分,实为特定范围的补充赔偿责任,且根据民法的“与有过错原则”,均应考量行为人所在法人或非法人组织与受害人自身的过错程度,并严格限定“替代责任”的适用范围。

免费法律咨询
 
 
 
 
 

律政中国·推荐律师           委托律师请拨打:13691255677; 留言咨询请点击:

more>>
 
1369125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