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律师事务所 律师网站          
 
 

民事诉讼律师 >> 宣告判决

如何确定判决书的落款日期

日期:2015-05-01 来源:北京律师事务所 作者:北京律师 阅读:1042次 [字体: ] 背景色:        

如何确定判决书的落款日期

作者:扶沟县人民法院 刘喜中 祝运动

笔者发现,审判实践中对判决书的落款日期,有三种不同的做法,一是署合议庭评议案件作出合议意见的日期,经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署审判委员会作出决定意见的日期;二是署院长或庭长签发判决书的日期;三是随便把完成拟写判决书之日作为判决书的落款日期。

判决书的落款日期应该是什么日期,有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判决书的落款日期是审判程序信息的重要记录,不同的落款日期有失判决书的规范性,因此有必要明确确定判决书的落款日期。

笔者认为,根据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精神,判决书的落款日期应该是“判决确定”的日期,即法院的审判组织对案件的处理结果确定明确的意见的日期。理由一是落款日期理应是审判活动的记录,落款日期以“判决确定”的日期为准,记录了这一天法院对案件作出了决定性处理结果,最有法律意义。二是也对外公开了案件审判的重要时间信息。如果随便确定一个与审判活动无关的日期作为落款日期,显然是不恰当的。

“判决确定”的日期不应是院长、庭长或其他有权签发裁判文书的人员签发判决书之日。院长、庭长或其他有权签发裁判文书的人员对判决书的签发,不是对判决的确定。审判实务中,由院长、庭长或者其他人签发裁判文书,只是法院内部制度的规定,并无法律依据。院长、庭长等人的签发,效力只相当于审核判决书,不是确定判决的结果。因为既使院长、庭长等签发人员不同意合议庭合议的判决内容,他们自己并无权改变判决的内容,只是可以要求合议庭重新评议,或者由院长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对审判委员会的决定意见,院长、庭长等签发人员必须执行,所以院长、庭长等人的签发行为不是对判决的确定。

拟写判决书,是在确定判决意见之后,简单的案件可在一日完成,复杂的案件需要数日才能完成,拟写完的日期具有不确定性,也不具有法律意义,故不宜把完成拟写判决书之日作为判决书的落款日期。但审判实践中这种做法相当普遍,应注意纠正。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的相关规定,确定判决结果的是合议庭的合议、独任审判员作出的判决意见或者审判委员会对案件的讨论决定。审判实务中,合议庭的合议导致“判决确定”的最明显的情形,是当庭宣判的案件,合议庭合议后当庭宣判,能够宣判的判决当然已经确定,而“判决确定”的日期当然是合议庭合议决定作出之日。审判委员会对案件的讨论决定,具有合议庭、签发人员必须执行的效力,这种效力显示讨论决定已使“判决确定”了。此后对判决的签发,只是一种审核。

综上,判决书的落款日期应是合议庭合议作出评议结果的日期,或者独任审判员作出判决意见的日期;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以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作出的日期为判决书落款日期。



扫描左边二维码手机访问

分享到微信

1. 打开微信,点击“发现”,调出“扫一扫”功能

2. 手机摄像头对准左边的二维码,打开文章

3. 点击右上角分享文章




特别声明:本网站上刊载的任何信息,仅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信息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如您知悉或认为本站刊载的内容存在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进行网上留言,本站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联系电话:1531319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