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律师事务所 律师网站          
 
 

法学名家论坛

法学名家龙斯荣:“儒雅风范,斯文人生”

日期:2013-07-10 来源:著名法学家 作者:. 阅读:171次 [字体: ] 背景色:        

从踏入法学的殿堂起,我便与龙斯荣教授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年前,初涉法律,我就有幸聆听了龙斯荣教授开设的“罗马法基础”,其独到、精辟的见解我至今依然记忆犹新。本科毕业后,我师从龙斯荣教授的得意门生李建华教授学习民法,因而有机会时常听李教授谈及“师爷”的奇闻趣事,也多了些向“师爷”当面请教的机会。“师爷”的耳提面命成为我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精神大餐。此后,我又有幸师从龙斯荣教授之子龙翼飞教授继续研习民法。不擅言辞的我每次遇见龙翼飞教授总是用“师爷身体还好吧?”这句简单的问候作开场白,而龙翼飞教授也时常带来师爷对我的关心和嘱咐。在我的心目中,“师爷”是治学谨严的良师,更是和蔼可亲的长者。

今年五一期间,按捺不住思念之情的我从北京赶赴长春,邀约李建华教授一同看望龙斯荣教授。天公作美,在龙斯荣教授家中,我们又与远道而来的龙翼飞教授不期而遇,而身在异地的大儿子龙云飞先生也打来了问候的电话;真可谓“祖孙三代”欢聚一堂,其乐融融。身体尚处于恢复阶段的龙斯荣教授此时还不能用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但这并没有妨碍我们之间的交流,反而平添了些许遐想的空间和乐趣。因为我们不是在用语言进行沟通,而是在对往事的共同追忆中进行心的交流。从他那“孩童般”的只言片语、零星的手势和幸福的笑容中,我们完全能够体会到他的心情和所欲表达的内容,能感受到那份老一辈知识分子独有的幸福。

一、谦谦君子,儒者风范

每当有人称赞龙翼飞教授谦和、儒雅时,我总是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继承了龙斯荣教授的风范吧。在与龙斯荣教授相处的那段幸福时光,我学到了法律知识,但更重要的是领悟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龙斯荣教授是谦虚的。作为一个民法学大家,他却经常与我们这些后学晚生分享他在法学理论研究和实务方面的经验。他的声音抑扬顿挫、充满自信,论证时逻辑严密、论理充分,每次都让我们有醍醐灌顶之感。但是,他不喜欢“一言堂”,而喜欢听到年青人的声音,希望看到思想在砥砺碰撞中闪现出的智慧火花。他能够耐心倾听每个参与者的发言,并不因为我们的幼稚、无知,而轻易打断、讥讽或呵斥。虽然我们的论证不够严密,论据不够充分,甚至有时只是一点点感悟,他都认真记录,并且帮助我们分析其合理性和不足,鼓励我们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论证。

龙斯荣教授是宽容的。他鼓励在学术上进行理性的反思、批判,并能欣然接受别人的观点和意见。记得初次向龙斯荣教授请教法律问题时,年轻气盛的我慷慨激昂地发表了不少奇谈怪论,其中大多是对法学研究现状的不满以及对龙斯荣教授观点的反驳,而他却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包容了我那些“大不敬”的言辞,并耐心地对我进行分析、讲解。数年后,再次回想起当初所发表的那些有批判而无建构、断章取义、缺乏深入思考的观点,真为自己当时的幼稚而汗颜。而龙斯荣教授对我那段“愤青”的经历,总是抱以浅浅的一笑,笑容里包含了对年青人充满激情的赞许,也包含了希望年青人早日成熟的期待。

二、历经坎坷,矢志不渝

作为老一辈知识分子,龙斯荣教授也经历了文革的浩劫。在那艰难的岁月中,他携妻带子先后辗转于北京、辽宁、湖北等地,其中艰辛,可想而知。但每次谈及往事,他总是处之泰然。

在与龙斯荣教授闲聊时偶然发现,教授曾经在湖北“改造”的地方竟是我童年时生活的地方,于是我多了些与师爷闲话家常的资本。师爷总是说那里的人有多么纯朴,总是关切地询问那里近期的发展变化。言辞之间,有的只是牵挂,丝毫没有不满。但是,在我的心中一直有这样的疑问:在从城市到农村,从法院到田间地头的转变中,师爷为什么能够保持如此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苦难?

家乡的老人们给我描述了这样一幅龙斯荣教授生活和学习的画卷:在那段苦难的岁月里,条件艰苦、环境恶劣,龙斯荣教授在繁重的体力劳动的空闲,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学习、研究。生活的艰辛并没有消磨龙斯荣教授的意志,反而让他更加坚强,更加懂得知识的重要性。我忽然明白,一个意志坚定、有远大理想的人自然能够笑对人生、善待生活。龙斯荣教授正是凭着这份执着与坚定,奋发努力,虽历经坎坷,却始终不改自己致力于法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人生理想。

三、著书立说,言传身教

龙斯荣教授著述颇丰。在我国法学研究刚刚起步的八十年代,他独著、主编、参编的著作、教材就多达十余种,此外还在《中国法学》等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其研究领域广泛,在罗马法、民法总论、物权法、继承法、知识产权法等方面都有相当深入、系统的研究,且部分成果被最高人民法院采纳,作为司法解释和批复的依据。

师爷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起初让我产生了一种错觉,我曾天真地认为师爷应该属于那种常年在书斋中咬文嚼字、不问世事的老夫子。但是,在与师爷交往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他不仅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而且强调学以致用。当龙斯荣教授感觉到我务虚而不务实的学风后,多次劝诫我要注重调查研究,在现实生活中领悟法律的精髓。而立足生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一直是龙教授对自己和学生的一个基本要求。

龙斯荣教授严谨治学和关注现实的态度深深地影响着家人和学生,造就了一批理论功底深厚、实务技能娴熟的优秀法律人才。昔日悉心栽培的爱子龙云飞先生、龙翼飞教授以及爱徒李建华教授等不负所望,已经在民商法学理论研究和实务领域展露头角,成为学术研究的骨干或实务部门的精英。

四、志士暮年,壮心不已

2003年,年近七旬的龙斯荣教授应赵中孚教授之约远赴珠海,筹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法律与行政学院,并担任副院长之职。在此后近两年的时间里,他几乎将所有心血都投入到了学校法律学科的建设上。从教学科研到人才引进,事必躬亲,且精益求精。在赵中孚教授、龙斯荣教授等老一辈民法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法律与行政学院在广东地区逐渐发展壮大。然而,在赢得青年教师的钦佩、学生的尊敬和同行的赞誉的同时,龙斯荣教授的身体状况却越来越让人担忧。亲朋好友多次劝说龙斯荣教授要好好休息,不要过度操劳,但是谁都拗不过他的那份执着与热诚。

既然劝说无效,那么为龙斯荣教授分担一些工作就成为我们这些徒子徒孙的心愿。2005年初,我终于盼到一个机会,受聘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法律与行政学院讲授国际经济法。临行之前,我暗下决心在珠海要努力工作,很好地完成教学与科研任务并帮助龙斯荣教授作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恰在此时,从珠海传来了龙斯荣教授积劳成疾的消息。

在珠海,我第一次看到龙斯荣教授流泪。不是因为担心自己的病情,而是担忧无力再从事他所热衷的法学事业。他牵挂着那些求知若渴的学生,期待着早日回到教学和科研的岗位。刚刚度过危险期、还没恢复语言能力的他急切地想向我们传递一些信息,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因而情绪异常激动,脸憋得通红。其实,师爷您无须焦虑、无须不安,我们读懂了您的心声,知道您是想嘱托我们严谨治学、关爱学生。而我们,也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2005年的夏天,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校园里多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位慈祥的老者坐在轮椅上,身边簇拥着一群生机勃勃的年青人,或沿小河缓行,或驻足于教学楼前,,时而欢歌,时而笑语,进行着思想的交流。此时的龙斯荣教授,虽然已经离开了讲坛,但已不再如病重时那般焦虑了。他又恢复了往日的淡定与从容,因为他从年青的教师和学生身上看到了希望和未来。

本文原载于《法学家茶座》第17辑,作者:董彪(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扫描左边二维码手机访问

分享到微信

1. 打开微信,点击“发现”,调出“扫一扫”功能

2. 手机摄像头对准左边的二维码,打开文章

3. 点击右上角分享文章




特别声明:本网站上刊载的任何信息,仅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信息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如您知悉或认为本站刊载的内容存在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进行网上留言,本站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联系电话:1531319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