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转让款,能先确定部分,可就此作出部分判决
——部分股权转让价款计算依据未作明确约定且无法查清的,法院不予支持;对双方均认可的部分价款,可先行判决。
标签:诉讼程序|诉讼请求|部分判决|股权转让|付款责任
案情简介:2004年,分别持有矿业公司55%、45%股权的杨某、何某与屠某签订股权及资产转让协议,约定杨某、何某将所全部股权、探矿权及资产转让给屠某,转让款按实际开采矿石“铜金属每吨1000元”计算,总价款不超过2亿元。2012年,杨某起诉屠某支付转让款1亿余元。省地质队向国土资源厅提交的勘查报告载明:诉争矿山铜金属122b基础储量2.43万吨,铜金属333资源量约为6.7万吨。对于前者储量,双方无异议,屠某亦同意提前结算并支付。
法院认为:①矿业公司全部股权转让后,杨某系为主张自己所持55%股权转让款而提起本案诉讼,而何某系不依附杨某而独立享有45%股权转让总价款的债权人,其对上述债权拥有独立的请求权,故不属本案必须追加的必要共同诉讼人。②本案起诉时矿山尚未进入实际采掘作业,依约定10年内完成付款的期限尚未届满,但因屠某在表示愿意提前支付剩余股权转让款,杨某亦未拒绝,根据《合同法》第71条规定,对双方关于提前支付股权转让款的协定予以支持。③案涉《股权及资产转让协议》虽约定可按经详勘确定可开采矿石总量计算股权转让价款,但对采用何种类型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作为计价依据并未作出明确约定。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规定,铜金属333资源量属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尚无法确定其经济利益,该资源量是否属可开采范围、能开采多少均处于不确定状态,且依现有条件亦无法查清和确定,故本案中,此资源量目前尚属无法查清的不确定事实,依法不宜作出肯定或否定评判。④争议双方均同意将铜金属122b基础储量2.43万吨作为符合合同约定的计价基数计算股权转让款的事实,上述储量应视为本案已查清的案件事实。依《民事诉讼法》第153条规定,可依法对以2.43万铜金属吨计价部分先行判决。结合《股权及资产转让协议》对股权转让价格作出的“按实际开采量计算、总价不超过2亿元”约定,如今后矿山实际开采出来的铜金属量或经详勘确定可开采矿石总量(可开采品位定义为2%铜金属含量)超过2.43万吨,即计算得出的总股权转让款超过2430万,那么,在不超过2亿元范围内,杨某还可依55%的债权比例继续要求受让方屠某支付剩余股权转让款。
实务要点:部分股权转让价款计算依据未作明确约定,依现有条件亦无法查清和确定的,法院依法不宜作出支持或不予支持的结论。对双方均认可的部分价款,可先行判决。
案例索引:最高人民法院(2013)民二终字第16号“杨某与某矿业公司等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见《部分判决制度在案件部分事实暂时无法查清时的适用——杨耘智与屠秋、新疆源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审判长雷继平,代理审判员李志刚、郑勇),载《最高人民法院商事审判指导案例》(2014:846)。
扫描左边二维码手机访问 分享到微信 1. 打开微信,点击“发现”,调出“扫一扫”功能 2. 手机摄像头对准左边的二维码,打开文章 3. 点击右上角分享文章 |
京ICP120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87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