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律师事务所 律师网站          
 
 

股权纠纷律师 >> 股权常识

股东负有真实出资的举证责任

日期:2022-06-27 来源:- 作者:- 阅读:17次 [字体: ] 背景色:        

股东负有真实出资的举证责任

裁判要旨

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股东未如实出资能提供合理怀疑证据的,股东应负有证明出资真实性的举证责任。不能证明的,股东应当因不实出资而对债权人就公司未清偿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案情简介

2008年,A公司成立,注册资本8000万元,股东为甲公司、乙公司。同日,某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确认两股东已实缴8000万元。

四天后,A公司向其关联公司B公司、C公司、D公司等汇款共计8000万元。

2012年8月,本案原告丙公司起诉A公司,要求其返还一项190万的预付款,法院判决支持该请求。在后续执行中,发现A公司无可供执行财产。其间,执行法官通过检查A公司账户后发现上述转移8000万给关联方公司的事实。

2017年,丙公司向法院起诉要求A公司股东甲公司、乙公司就未清偿的190万元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该案上诉后又被中院发回重申。法院一审认为,依照《公司法解释三》20条,原告已经提出了被告抽逃出资的合理怀疑证据,即出资8000万4天后即向三家关联公司转出该款,且年检报告显示为“其他应收款”,被告A公司负有证明债权真实的举证责任。

对此,A公司抗辩称系对外投资,然而其所举出的《投资协议非常简单,未对项目盈亏进行评估,缺乏还款时间、方式、利率计算等借款要素,亦没有举证实际追讨债务的行为,考虑到A公司与三公司存在法定代表人或股东的混同情况,甲公司、乙公司未能证明债权的真实性。因此,一审法院认定其为利用关联关系进行抽逃出资,应在8000万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所欠丙公司190万元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甲公司、乙公司不服,上诉,中院二审采纳了一审法院的意见,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裁判要点

本院认为,本案当事人争议的焦点是甲公司、乙公司是否存在抽逃出资的行为。《公司法解释三》第十二条规定:“公司成立后,公司、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以相关股东的行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损害公司权益为由,请求认定该股东抽逃出资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进行分配;(二)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关系将其出资转出;(三)利用关联交易将出资转出;(四)其他未经法定程序将出资抽回的行为”。根据本院查明的本案事实,A公司2008年12月25日成立时,甲公司、乙公司均为A公司登记注册的股东,两公司分别认缴出资3900万元和4100万元。虽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载明截至2008年12月25日止,甲公司、乙公司已经缴存了全部认缴资金,A公司也收到了该8000万元款项,但在A公司成立后的第四天即2008年12月29日,A公司银行账户内的8000万元款项就被分别电汇到了B公司、C公司和E公司账户内。而甲公司、乙公司与B公司、C公司存在关联关系或人员混同情况,E公司又非经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主体。且甲公司、乙公司提交的3份协议书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重大瑕疵,在没有其他证据佐证的情况下,不足以证明甲公司、乙公司关于其转出资金的行为系正当投资行为、后上述投资款因故转化为借款的事实主张。一审法院结合本案其他事实,综合认定甲公司、乙公司存在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关系或利用关联交易将其出资转出的抽逃出资行为,并无不当。甲公司、乙公司上诉称E公司是依法注册的公司法人,没有证据证明,本院不予采信。A公司年检报告书载明“其他应收款8000万元”一节对本案的处理结果没有影响,甲公司、乙公司的相关上诉理由不能成立。关于抽逃出资与不履行出资义务的关系问题,本院认为,抽逃出资是指公司股东在公司成立时业已出资,但在公司成立后将其所认缴的出资抽回的情形。股东抽逃出资实际上是股东不履行或只履行了部分的出资义务,却仍享有投资收益权、公司管理权等股东权利,且仍受到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保护的不公平现象。股东抽逃出资不仅违反了公司资本制度,而且破坏了股东承担有限责任的公平性基础,其目的也往往是利用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制度逃避债务。本案中,甲公司、乙公司的抽逃出资行为,实质是股东滥用股权和有限责任的行为,与未履行出资义务没有分别,故对甲公司、乙公司关于一审法院参照适用《公司法解释三》第二十条规定属于适用法律错误的上诉意见,本院不予采纳。甲公司、乙公司提交的3份协议书作为证据在本案中没有得到确认,不影响有关当事人另行解决因该3份协议书发生的争议的权利,甲公司、乙公司关于一审法院不采信该3份协议书属于适用法律错误的上诉理由,缺乏依据,本院亦不予支持。

律师解析

一、对于债务人公司而言,因投资、借款、支付、分红等情形对外转移现金或财产,应保留相关协议、文件、凭证,防止被认定为“抽逃出资”。

本案例中,法院综合了“出资仅4天便转出”“转出对象为关联公司”“借款协议缺乏基本要素”“没有实际催还行为”“公司人员不清楚借款背景情况”等要素,综合认定公司构“虚构债权”“利用关联方转出出资”的抽逃出资情形。

因此,在公司与关联方、其他方有资金往来密切的情况下,公司为了避免股东被认定为“抽逃出资”,务必要制作好、保留好相关投资、借款、支付、分红等协议、文件、凭证。其中,协议、文件必须具备充分的要素,确保其在审判中具有证明力,凭证必须充分且能形成链条,确保有关事实清晰。

二、对于债权人而言,可视情况尽可能多地掌握债务方的财务信息,保留对其股东追偿的可能。

鉴于实务中,公司出资人经常采取“循环注资”“过桥垫资”“出资后转回”等操作,只是为了满足工商登记中的验资要求。因此,债权人在执行案件中审查债务人偿债能力、确认其足额出资时,可要求提供出资时附近期间的银行流水、转账凭证、非货币资产的过户文件、评估报告等,并要求其说明有关情况,一旦发现有“抽逃出资”嫌疑,可以再要求其提供更多证明文件,如不能证明的,可作为日后主张对其“抽逃出资”的“合理怀疑”的有关证据。

当然,本案中股东出资后仅4天便向关联方转账,抽逃出资的行为实在太过明显,实际中可能的抽逃出资行为会更为隐蔽。对于执行案件中,无充足可偿债财产的,如现实条件允许,债权人应当通过查询、核查对方银行账户、重要财产产权属登记、三会决议、财务三表等资料,对债务人公司从设立至今的财务变化实施“地毯式排查”,检查其是否实施了隐性、渐进、复杂化的“抽逃出资”行为来损害公司的偿债能力。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部分文章转载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添加并告知(微信号13691255677)



扫描左边二维码手机访问

分享到微信

1. 打开微信,点击“发现”,调出“扫一扫”功能

2. 手机摄像头对准左边的二维码,打开文章

3. 点击右上角分享文章




特别声明:本网站上刊载的任何信息,仅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信息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如您知悉或认为本站刊载的内容存在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进行网上留言,本站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联系电话:1531319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