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律师事务所 律师网站          
 
 

打官司 >> 庭审技巧

法官庭审中的“望闻问切”

日期:2015-07-04 来源:律政中国 作者:律政中国 阅读:160次 [字体: ] 背景色:        

作者:闫建刚 王新亮

“望闻问切”,乃中医医病的四诊之法。望,指看其气色;闻,指听其声息;问,指问其症状;切,指摸其脉象。《古今医统》有语:“‘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足以可见这四诊之法在中医学的基础地位。作为法官,虽不是救死扶伤的大夫,却是社会底线的守卫者,是法律的捍卫者,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面对社会现实的形形色色,面对当事人的恩怨纷争,我们要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用居中的裁判赢得双方的心服口服,用法律的正义换得社会的公平。所以,我们也要学会“望闻问切”的庭审艺术。

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同时,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审判工作是法院的基本职能,庭审是法官履行审判职能的主要方式,庭审的规范与否将直接关系司法权威的树立,关系司法公信力的提升,也是衡量法官司法技术和审判能力的重要指标。特别是随着司法公开进程的不断推进,司法参与社会治理的形式逐渐多样化,像法庭下乡,司法调解,法官走访,微博直播庭审,网上互动等日益涌现。司法不再是一个离民众很远的事情,司法公正也不仅仅是停留在纸上的词汇,而应该是“接地气”、看得见的“正能量”。笔者认为,在建立阳光司法的今天,我们需要学会“望闻问切”,这既是驾驭庭审全过程的必然要求,亦是法官的立身之本。

一曰望,要的是法官身临其境看问题。在庭审中,主审法官与当事人的交流有待改进。部分主审法官和其他合议庭的成员往往埋头于看卷,对庭审之中双方当事人的关注较少。这样很容易导致主审法官注意力的分散,甚至出现庭审的“短路”,将直接影响到庭审的持续进行。为此,法官要学会“望”的学问,就必须花大力气做好庭前准备工作,认真阅卷,审查证据,理顺法律关系,这样在庭审之时才能身临其境的看案件,看问题,继而找到真正的争议焦点,作出规范的庭审小结,既能确保庭审顺利进行,又能控制好庭审节奏,为当事人服判息诉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曰闻,要的是法官耐心细致听争执。法官作为司法权的执行者,肩负社会正义的守护职责,应不偏不倚、客观公正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来断案,为此,当事人的争议焦点便成为了厘清案件争议的重点,也为案件的进一步审理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法官要学会“闻”的学问,眼观于法庭,耳听于当事人的诉求,积极掌控庭审节奏,驾驭庭审过程,使案件的庭审正常有序进行。

三曰问,要的是法官真诚实意问端倪。案件的来龙去脉只有具备证据才能据此断之,为此庭审少不了举证和质证环节。法官居中主持,当事人将证据予以出示,并对其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进行质证。在此期间,法官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因此,法官法要学会“问”的学问,引导当事人进行相应的核实询问;必要时,可以对此提出询问,以求还原案件的原貌,据实作出判决。

四曰切,要的是法官客观公正切准脉。庭审之时,不仅要做好庭前准备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掌握驾驭庭的技术。不管是庭审礼仪的小细节,还是庭审程序的大问题,都要予以重视,这样才能使当事人对案件的结果产生合理预期,对司法权威产生敬畏之心。为此,法官要学会“切”的学问。“庭上一分钟,庭下十年功”。一方面要及时为自己充电,为自己储备新的知识,提高自己基本的理论能力和文书写作能力;另一方面要不断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庭审的技能,掌握驾驭法庭的艺术,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判决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群众的考验。

“望闻问切”虽是出自中医学理论,但“望”能见问题、“闻”能听争议,“问”能得端倪,“切”能断真案,如此实用而科学的艺术,法官庭审之时应该加以利用。

来源:石柱法院



扫描左边二维码手机访问

分享到微信

1. 打开微信,点击“发现”,调出“扫一扫”功能

2. 手机摄像头对准左边的二维码,打开文章

3. 点击右上角分享文章




特别声明:本网站上刊载的任何信息,仅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信息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如您知悉或认为本站刊载的内容存在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进行网上留言,本站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联系电话:1531319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