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律师事务所 律师网站          
 
 

打官司 >> 诉讼须知

对民事诉讼送达问题的几点意见

日期:2015-04-04 来源:北京律师事务所 作者:北京律师 阅读:71次 [字体: ] 背景色:        

对民事诉讼送达问题的几点意见

作者:鄢陵县法院 乔瑞锋 石占峰

送达是审理民事案件的必经程序。而对基层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送达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达给当事人,在直接送达有困难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留置送达、委托送达、公告送达、邮寄送达。

应该说法律规定的送达方式是比较齐全的,基本上能符合民事诉讼的要求。但是,法律规定的送达方式不够灵活,送达程序过于严格,客观上造成了法院诉讼文书“送达难”,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判效率的提高,影响着法院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主要表现有:

1、直接送达。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直接送达地点单一,签收人范围过于狭窄。有的当事人外出经商、居无定所;有的当事人地址不详或者体制发生了变化;有的当事人躲避送达,客观上送达困难。而且送达签收人仅限于“同住的成年家属或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对于有相当识别能力的同居人或受雇人员则不属送达签收之列。所以,法院送达诉讼文书时,有时需要反复多次才能送达,有的则无法送达。

2、留置送达。在直接送达时,当事人拒收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所在单位的代表在场见证。但是,在实际送达中,由于基层组织界限难以把握,特别是对于农民工、外来暂住人口等人员的基层组织难以确定。同时,是否到场见证,完全取决于基层组织人员的自觉,对于不愿意配合的,法院无能为力。大部分的基层组织或单位人员根本不愿意来,所以留置送达很难操作。

3、委托送达。有的受委托法院出于地方保护等原因,在接受外地法院委托时,往往敷衍了事,明明可以送达的,却说找不到当事人。能够及时送达的却拖延送达。所以造成委托送达周期过后,客观上影响了办案效率。

4、公告送达。民事诉讼法及其解释对公告送达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期限太长。一次公告时间为60日,一件民事案件从立案期限,进而影响了办案的效率。其次,费用太高。在报纸上刊登公告费用高,增加了诉讼成本。

5、邮寄送达。由于当事人地址变更等原因,邮寄多次被退回,不仅延长了诉讼文书的在途时间,而且也增加了当事人的讼累。



扫描左边二维码手机访问

分享到微信

1. 打开微信,点击“发现”,调出“扫一扫”功能

2. 手机摄像头对准左边的二维码,打开文章

3. 点击右上角分享文章




特别声明:本网站上刊载的任何信息,仅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信息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如您知悉或认为本站刊载的内容存在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进行网上留言,本站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联系电话:1531319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