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律师事务所 律师网站          
 
 

律师文集专著 >> 金融证券律师

硅谷银行破产,带来哪些警示

日期:2023-03-14 来源:| 作者:| 阅读:0次 [字体: ] 背景色:        

许维鸿:硅谷银行破产,带来哪些警示

美国硅谷银行倒闭引发的市场恐慌还在不断发酵,不少投资者担心可能引发类似2008年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海啸,毕竟美联储的加息之路还没走到尽头、美元债券投资亏损也在不断增大。硅谷银行倒闭风波对全球科创企业、美国金融市场、美国经济的后续影响都值得仔细推演、继续观察。

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全球科创企业,毕竟硅谷银行的主营业务和主要客户就是中小高科技企业。过去40年美国经济的两大发展支柱——华尔街和硅谷本来就是相伴相生的,正是以硅谷银行为代表的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华尔街金融体系,用源源不断的资金滋润和催生了一代又一代硅谷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这些高新技术企业也用价值创造反哺华尔街。这次2000亿美元资产负债表规模的硅谷银行倒闭,有大量中小科技企业的现金流很可能中断,给本就遭遇业绩下滑、大规模裁员的硅谷造成重大打击。

其次,美国的银行股价面临进一步下跌的风险,美国金融市场或将出现又一轮财富蒸发。硅谷银行倒闭的最直接诱因,是其债券投资组合的价值损失,这是美联储过去一年多来过快、过大幅度加息造成的。类似的美元债券投资策略广泛存在于美国各大银行、基金管理公司,市场担心一旦出现类似硅谷银行的挤兑,会有更多银行破产。即便是规模更大、准备金更足的大银行,至少其2022财年的业绩会遭显著削减,其股价必然进一步下跌。

随着硅谷银行闪崩、被托管的尘埃逐一落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思考,一直深耕硅谷高科技投资的硅谷银行,为什么会铤而走险地投资如此巨大规模的低利息债券?40年来一直被银行滋养的硅谷,为什么会反噬银行呢?在笔者看来,这才是外界最值得思考和引以为鉴的,那就是如何平衡高科技行业发展和随之而来可能的金融风险。

美国硅谷的神话,来自于半导体产业和互联网技术在过去40多年来不断产生跨时代、革命性的新技术,孕育出一批批创造财富神话的新商业模式和业态,并逐渐形成当今美国西海岸林立的跨国高科技巨头。换言之,高回报的硅谷投资,根源于革命性的新技术,根源于新生商业模式创造的新价值,华尔街和硅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可惜的是,美国次贷危机之后的十余年来,硅谷给华尔街提供的新技术、新模式越来越少,过去3年热炒的元宇宙、加密货币等,都是经不起市场考验的乌托邦概念——2022年美国股市IPO规模再创新低,就是因为缺少有价值的中小科创型企业。尤其是俄乌冲突中,美国将金融作为制裁和封锁俄罗斯的工具,在加密货币市场也进行了针对俄罗斯的制裁,加密货币行业最后一个“去中心化、超越国家主权”的造富神话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加密货币企业破产、投资者血本无归,恐怕是硅谷银行倒闭的一个最根本原因,也是美国政府、硅谷和华尔街最不愿承认与公开评论的原因之一。

即便是苹果、微软等高科技巨头,手握巨额现金却找不到合适的标的并购,只能回购自身股票;美国当前整个科技板块的市值增加,基本是同一代技术更大应用场景的扩张,尤其是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甚至被炒作成“硅谷钢铁侠”的埃隆·马斯克,也没有真正用跨时代的技术颠覆全球哪个业态。如果没有中国市场的加持,特斯拉恐怕也不会获得如此高的估值。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也难怪硅谷银行会破产,因为它发现科创企业的主业盈利堪忧,为了生存不得不转而扩大债券投资,而这恰恰又不是硅谷银行高管所擅长的领域。

没了技术迭代的价值创造,聪明的硅谷和华尔街只能寻求技术天花板下的应用场景增量,也就是积极拓展中国市场,让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去美国上市,也就形成双赢的中概股板块,这在一定程度上算是为硅谷和华尔街在过去十余年里“续了命”。但是,美国政客将经济问题意识形态化,自特朗普时代开始的“美国优先”和发起的对华贸易战,加上拜登政府不断给中美贸易、中概股找麻烦,中美金融合作业务持续下滑,华尔街也终于由于利润萎缩而开启了自身的裁员大潮。美国经济离衰退越来越近,美国政客又一次搬起石头砸到自己的脚。

对于中国而言,硅谷银行倒闭带来的冲击是间接的,硅谷科技加金融的神话破灭则未必是件坏事。一方面,我们还是要继续鼓励更多的中国金融机构学习硅谷银行的业务模式,深耕高科技的不同细分行业,为科创型企业引资引智,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提供投资标的。另一方面,所有金融企业高管都要充分意识到债券投资的风险,加强自身对宏观经济周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2022年底的中国债券市场也经历了一轮快速下跌的“小熊市”,硅谷银行的债券投资损失应当形成某种警示。(作者是甬兴证券副总裁)



扫描左边二维码手机访问

分享到微信

1. 打开微信,点击“发现”,调出“扫一扫”功能

2. 手机摄像头对准左边的二维码,打开文章

3. 点击右上角分享文章




特别声明:本网站上刊载的任何信息,仅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信息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如您知悉或认为本站刊载的内容存在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进行网上留言,本站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联系电话:1565257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