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执行查控:让“老赖”无处遁形
“老赖”本人避而不见、其财产无处查询是长期困扰执行法官和当事人的难题。随着人民法院网络查控体系建设的日益完善,这一问题有望从根源上得到解决。
据了解,2014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将被执行人信息、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执行案件流程信息、执行裁判文书四项公开信息予以整合,统一纳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2014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开通执行指挥系统,与国家工商总局、证监会、国家组织机构代码中心、公安部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中心和21家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了专线连接。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更进一步,与芝麻信用签署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合作备忘录,并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了《人民法院、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络执行查控工作规范的通知》。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行应当在2015年12月底前,通过专线完成与最高人民法院的网络对接工作,2016年2月底前网络查控功能上线。如此,人民法院与全国40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了网络对接,执行法院对被执行人在全国任何一家银行的账户、银行卡、存款及其他金融资产,可直接通过网络方式采取查询、冻结、扣划等执行措施。
执行法官足不出户,鼠标一点就能对被执行人在全国40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金融财产查得到、冻得住、扣得了。此举从根本上减轻一线执行人员和银行员工的工作压力,大大提高执行工作效率,降低执行成本,也让被执行人的金融资产无处遁形。“老赖”们也面临出行乘不了飞机、高铁,无法办理贷款、信用卡等一系列限制。
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国3124个法院开通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中国执行信息网累计公布被执行人信息34347288条,提供执行案件信息查询3685万人次,芝麻信用通过其信用平台,共限制失信被执行人购买机票、租车、贷款等超过13万人次,5300名失信被执行人因此还清债务,其中1500多人属于长期躲避执行的“老赖”。
法院的生效判决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容易在群众中造成法院判决是一纸空文的不良印象,伤害司法公信力。运用网络执行查控,只要被执行人在银行账户上有钱,法院就可在两三个小时内查询并将相应款项冻结或划拨,这样就牢牢抓住了破解执行难题的“牛鼻子”。
通过查控网,能及时、全面、准确查找和控制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有效解决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等执行难题。网络执行查控机制的建立,也进一步强化办案流程管理,规范查控行为,大大节约法院执行和联动单位协助执行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降低查控成本,提高法院执行和联动单位协助执行的效率。我为人民法院这样惠民利民的举措点赞。
当然,针对执行问题,我也提几点建议:第一,就是希望法院和相关部门能建立覆盖更广泛的救助机制,对于一些确属无法执行的案件,能给当事人一定的救助。第二,希望人民法院进一步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处罚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自觉履行判决,建设诚信社会。
法院执行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是维护法律尊严,实现司法公正的最终关口。经过多次调研以及与执行法官交流,我发现执行难主要表现为“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特殊主体难碰”五种情形。出现这些情形在于社会诚信的缺失,也在于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
因此,破解执行难题,必须依靠全社会力量共同解决,不能由法院唱独角戏,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对执行难问题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综合治理,实现法院执行力量与其他多种执行协作资源的全面互动。
解决执行难是一个既考量司法智慧,也考量司法能力的问题。法院要对不讲信用、拒不执行的被执行人,依法进行制裁,维护法律尊严,促进诚信建设。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有效利用网络查控手段,多种渠道查找被执行人下落及财产,最大限度压缩失信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人民法院要立足自身职能,将助推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坚持内外联动,搭建平台,推动建成信息完善、资源共享、制约有效的社会征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