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律师事务所 律师网站          
 
 

刑事辩护律师 >> 刑事审判

追赶被非法拘禁人致溺水死亡如何定性

日期:2019-12-19 来源:网 作者:网 阅读:79次 [字体: ] 背景色:        

追赶被非法拘禁人致溺水死亡如何定性

案情

李甲承包了一块地,种了大量的玉米。因承包地在路边,每晚总有人随手摘走玉米,给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为防止玉米再被盗,李甲请同村的李乙等3人晚上帮看管玉米地。某日,李乙等3人将正在偷玉米的曾某抓获,并将其带到李乙等3人晚上用来看玉米住的临时住房,叫来李甲一起对其进行盘问,盘问时用脚踢过几次曾某,并非法拘禁数小时。曾某趁人不备逃跑,李乙等3人发现后在后面紧追不舍。曾某在逃至一条河边时,无路可逃,为躲避追赶,跳下水去,结果溺水身亡。

分歧

本案中,在对李乙等3人行为如何定性上,存在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实施追赶行为的李乙等3人构成故意杀人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实施追赶行为的李乙等3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第三种意见认为,实施追赶行为的李乙等3人构成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罪。

评析

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理由如下:

1、李乙等3人非法拘禁他人达数小时、对被拘禁人进行殴打的行为明显符合刑法关于非法拘禁罪的构成要件的规定

首先,李乙等3人采用强制手段,非法拘禁他人达数小时,并在拘禁中有殴打行为,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之规定,构成非法拘禁罪。其次,在非法拘禁过程中的殴打行为是非法拘禁的手段行为,李乙等3人的殴打行为是以强制拘禁对方人身自由为目的,发生在非法拘禁的过程中,且殴打的伤害程度仅限于造成他人身体暂时性的疼痛,但不损害人体健康,没有达到损害他人肢体、器官、组织完整和正常机能的程度,应与刑法意义上的故意伤害行为相区别。因此认定殴打行为与非法拘禁行为存在牵连关系,殴打行为系非法拘禁的手段行为,不仅符合刑法相关理论,也符合刑法分则第二百三十八条之规定:“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2、曾某在逃跑时,李乙等3人在后面穷追不舍的行为系非法拘禁的当然行为

李乙等3人以非法拘禁为目的实施追赶行为。首先曾某逃跑的目的在于脱离拘禁状态,巡逻员追赶的目的在于阻止曾某逃跑。曾某虽从室内逃跑到室外,但是李乙等3人在后紧追不舍,其仍没有逃出拘禁一方可控制范围之外,且其仍面临重新被拘禁的紧急危险,故这种紧追的客观情势表明拘禁与被拘禁的关系依旧存在,没有断开消失。非法拘禁不仅包括关押、拘禁行为,当然也应当包括拘禁前的追捕、擒获行为,还包括拘禁过程中的抗拒与强制的各种行为。在实际当中,拘禁在本质上是一种拘禁状态的延续,它本身就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延续。被拘禁人的反抗、逃脱行为目的在于造成这种状态的不延续和终止;拘禁人的强制和追捕行为目的在于维持这种状态的延续。故认定追赶行为系非法拘禁行为的延续,不仅符合刑法相关规定和理论,也符合事物的本质属性。

3、曾某跳水溺死是非法拘禁行为延续而发生的结果

曾某在逃跑过程中,被李乙等3人追至河边上围困,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跳河溺亡。李乙等3人的追赶、逼迫行为与曾某溺亡之间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4、李乙等3人对曾某溺死的结果持过失的主观罪过

李乙等3人认为曾某选择屈服的可能性较大,不会贸然跳河。再者,偷玉米者曾某系常年生活在水域附近的村民,不会游泳的可能性很小,即便跳河,只要及时救助其应该可以避免发生溺亡结果。因此,李乙等3人对于自己追赶、逼迫的行为导致曾某跳河溺亡的结果持过于自信的过失罪过。

综上所述,李乙等3人构成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罪。

(作者:周芳洁作者单位:江西省石城县人民法院)



扫描左边二维码手机访问

分享到微信

1. 打开微信,点击“发现”,调出“扫一扫”功能

2. 手机摄像头对准左边的二维码,打开文章

3. 点击右上角分享文章




特别声明:本网站上刊载的任何信息,仅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信息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如您知悉或认为本站刊载的内容存在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进行网上留言,本站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联系电话:15313195777。